目录

郑周永

郑周永 (Chung Ju-yung) 是韩国商界的传奇人物,现代集团 (Hyundai Group) 的创始人。他的一生是从贫苦农家子弟到世界级企业巨擘的史诗般逆袭。郑周永不仅是韩国经济腾飞的“总设计师”,被誉为“韩国的洛克菲勒”,他那“有过什么困难?”的口头禅和他用信念与创造力解决一切难题的“推土机”精神,更为我们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部关于如何识别卓越管理层、如何看待风险与机遇的活教材。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投资一家公司,很多时候是在投资其领导者身上那种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企业家精神。

“草根”的逆袭传奇

郑周永的商业帝国并非始于显赫的资本或深厚的背景,而是源于一个农家少年不甘于贫困、一次次离家出走的倔强。他的传奇,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如何从零开始创造价值的教科书。

从米店小工到现代创始人

郑周永出生于朝鲜半岛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身为长子的他,本应继承家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他从一本名为《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书中窥见了商业世界的广阔天地,这在他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他曾四次离家出走,前三次都被父亲抓了回去,第四次,他终于在首尔(当时称汉城)扎下脚跟。 他的第一份“事业”是米店。凭借着勤奋和诚信,他的米店生意蒸蒸日上。然而,好景不长,日本殖民政府推行粮食管制,他的米店被迫关门。这段经历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生动的宏观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的案例——即使你拥有最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宏观环境的突变也可能让你一无所有。 但这并未击垮郑周永。二战结束后,他敏锐地抓住战后重建的机遇,在首尔创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现代汽车工业社”,这便是日后庞大的现代汽车 (Hyundai Motor Company) 的前身。他从最基础的修车业务做起,积累资本和经验。这个起点告诉我们,伟大的企业往往源于一个微小但坚实的需求,而创始人对业务的亲力亲为和深度理解,是企业日后建立宽阔护城河 (Moat) 的基石。

“有过什么困难?”——郑周永的字典里没有失败

郑周永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面对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魄力和创造性思维。他的商业生涯中有两个经典故事,至今仍被商学院奉为圭臬,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

龟船钞票造船厂

20世纪70年代初,郑周永决定进军当时由西方主导的造船业。对于一个毫无经验、连船坞都没有的韩国公司来说,这无异于天方夜谭。为了获得启动资金,他远赴欧洲寻求贷款。当巴克莱银行的高管质疑他拿什么来保证时,郑周永没有拿出复杂的财务报表或资产证明,而是掏出了一张韩国500元纸币。 他指着纸币上的龟船图案,对银行家们说:“这是我们韩国祖先在16世纪发明的铁甲船,比你们的铁甲船早了300多年。我们拥有这样辉煌的造船历史,怎么会造不好现代的轮船呢?” 这个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戏剧性的故事,最终打动了银行家。郑周永不仅拿到了贷款,还顺带接到了希腊船王的巨额订单。这个故事给价值投资者的启示是:

油轮填海的“现代”神话

另一个震撼世界的故事是瑞山填海工程。为了修建一个巨大的堤坝,现代建设公司需要封堵一个水流湍急的海湾。传统的填海方法——用石块和沙土对抗潮水——屡试屡败,每天都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材料被大海吞噬。 在项目濒临破产的绝境中,郑周永想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办法:将一艘23万吨的废弃油轮拖来,精确地沉在缺口处,以此瞬间改变水流,然后再进行填充。这个被称为“郑周永工法”的创举,不仅节省了巨额资金和时间,更成为了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 这个故事的投资内涵同样深刻:

投资者的“现代”启示录

郑周永的一生,就是一部写给投资者的启示录。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几条历久弥新的投资原则。

第一课:投资于“人”——管理层的“郑周永精神”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说,他喜欢投资那些“即使傻瓜来经营也能赚钱”的好生意,但他也同样看重那些由充满激情和才干的管理者领导的企业。郑周永就是后者的典范。 作为投资者,我们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不能只盯着定量分析 (Quantitative Analysis) 的结果,如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我们更要深入研究公司的管理层,寻找那种“郑周永精神”:

一个拥有这种精神的管理层,本身就是公司最宝贵的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他们能在顺境中加速发展,在逆境中化险为夷。

第二课:逆向思维与“非对称赌注”

郑周永的许多重大决策,在当时看来都是疯狂的。在韩国还是一片废墟时,他投身建筑业;在没人相信韩国能造车时,他创立了现代汽车;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他挑战世界造船业。 这正是逆向投资 (Contrarian Investing) 的精髓:在无人问津的领域发现价值,在众人恐惧时看到机会。郑周永总是在一片质疑声中,进行他的“非对称赌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

第三课:长期主义与“滚雪球”

现代集团的成长路径,是一个完美的“滚雪球”案例。从汽车修理,到土木工程,再到汽车制造、造船、电子……郑周永始终将赚来的利润投入到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他用几十年的时间,通过持续的资本再投资,实现了惊人的复利效应 (Compounding Effect)。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价值投资是关于长期的。我们应该像郑周永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我们的投资组合:

第四课:认识风险——从汉江大桥到政治风波

郑周永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修理厂曾被大火烧毁,他的公司在战争中举步维艰,在建设汉江大桥时遭遇洪水几乎功亏一篑,更在晚年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风险是投资与商业中永远无法消除的一部分。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是要完全规避风险,而是要学会理解风险、管理风险,并具备在风险事件发生后依然能够存活的韧性。在投资中,这意味着:

评价与争议

当然,郑周永和现代集团的崛起也并非完美无瑕。他所开创的财阀 (Chaebol) 模式,虽然在早期极大地推动了韩国的工业化,但其家族式管理、政商关系过密、缺乏透明度等问题也备受诟病。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在评估一家公司时,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结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即使公司拥有再出色的领袖,一个不健康的治理结构也可能在未来埋下巨大的隐患。

词条小结

郑周永的故事,远不止于一个商业成功案例。他向我们展示了,在冰冷的商业数字和理性的投资模型背后,人的精神力量——那种坚韧不拔、敢于梦想、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才是创造长期价值的终极驱动力。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在寻找好的投资标的时,不妨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有“郑周永精神”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已经找到了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之一。因为,投资最可靠的护城河,永远是那些能够不断跨越困难、创造未来的杰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