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量化紧缩

量化紧缩(Quantitative Tightening,简称QT),又称“缩表”,是中央银行回收市场流动性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与量化宽松QE)正好相反。简单来说,如果把量化宽松比作央行向市场“放水”购买资产,那么量化紧缩就是“收水”,通过逐步减少其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债券等资产的规模来实现。当央行持有的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到期时,它不再将收回的本金重新投入市场购买新资产,而是让这部分资金自然流出市场,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这通常发生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是央行为了加息之外,进一步收紧货币条件,抑制通胀,并使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的手段。

为什么央行要“缩表”?

量化紧缩并非央行心血来潮,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重要目的:

量化紧缩如何影响市场?

量化紧缩就好比给市场“抽水”,减少了资金供给,因此会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投资者如何应对“缩表”?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量化紧缩并非“洪水猛兽”,但确实需要我们调整投资策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1. 关注现金流和盈利稳定性: 在资金收紧的环境下,拥有稳定现金流、强劲盈利能力且负债率低的公司更具韧性。它们受利率上升的影响较小,更能抵御市场波动。
  2. 平衡资产配置: 适当增加防御性资产的配置,如高股息率的股票、短期高评级债券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这些资产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回报。
  3. 避免过度负债的投资: 如果您的投资组合中包含大量依赖杠杆或高估值的资产,需警惕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重新审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4. 审慎看待房地产投资: 利率上升会直接影响按揭贷款成本,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降温作用。在量化紧缩期间,需对房地产投资保持谨慎。
  5. 逢低布局优质资产: 市场波动也意味着机会。当优质公司的股票因市场整体情绪而下跌时,可能提供更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价值投资者此时应着眼于未来,寻找那些被市场“错杀”的价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