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集中竞价

集中竞价 (Centralized Bidding),在中国股市语境下更广为人知的叫法是“集合竞价”。 想象一个大型的“股票相亲会”。在特定时间段内(比如A股开盘前的10分钟),所有想买股票的人和想卖股票的人都把自己的心理价位和数量报给交易所这个“大媒人”。“媒人”不立刻撮合,而是等到截止时间一到,拿上所有订单,唰唰唰地计算出一个“最受欢迎”的价格——在这个价格下,能成交的股票数量最多。然后,所有符合条件的买家和卖家都以这个统一价格成交。这个过程,就是集中竞价。它不像菜市场可以讨价还价,而是在一个时点,用一个价格,解决一大批交易需求,高效地为一天的交易定下“开场哨”或“收场锣”。

工作原理大揭秘

集中竞价的核心是寻找一个“最大满意度”的价格。交易所的电脑系统会遵循以下三条“金科玉律”来确定最终的成交价:

  1. 原则一:最大成交量原则。 这个价格必须能让最大数量的买单和卖单都成交。这是最重要的原则,体现了市场的最大共识。
  2. 原则二:价格优先原则。 如果有多个价格都能满足原则一,那么,买方申报价格更高、卖方申报价格更低的订单将优先成交。简单说,就是出价高的买家和要价低的卖家更容易“上车”。
  3. 原则三:时间优先原则。 在价格也相同的情况下,谁先提交订单,谁就优先成交。这就是“先到先得”。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可以提交两种订单参与竞价:

集中竞价 vs. 连续竞价

为了更好地理解集中竞价,我们可以将它与交易日里占主导地位的连续竞价进行对比: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

对于一名价值投资者来说,集中竞价并非投机者的战场,而是洞察市场情绪和机构动向的宝贵窗口。

开盘与收盘的黄金时刻

开盘和收盘的集中竞价尤为重要。

如何解读竞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