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制度 (Presale System),在房地产行业尤其普遍,俗称“卖楼花”。它本质上是一种“先付款,后交货”的销售模式。开发商在项目(通常是楼盘)尚未建成时就开始销售,购房者支付定金或部分乃至全部房款,以此锁定购买资格和价格。对开发商而言,这无异于一台提前收割未来现金的“时间机器”,可以将购房者的资金作为项目建设的一部分,从而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和财务杠杆;对购房者而言,则是在承担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前提下,换取一个提前锁定心仪资产的机会。
任何能撬动巨大资金的制度,都像一枚硬币,有其光鲜的正面,也有其风险重重的反面。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们或许不直接参与“买楼花”这场赌局,但理解预售制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房地产开发这类公司的投资价值。预售数据是洞察一家房企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的绝佳窗口。
当一家公司公布其亮眼的“签约销售额”(即预售额)时,请不要立刻被冲昏头脑。真正的秘密藏在资产负-债表里。
预售制度是理解房地产行业商业模式的一把钥匙。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签约销售额(预售额)固然是重要的前瞻性指标,但它仅仅是故事的开端。 一位优秀的投资者会像侦探一样,把这个线索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健康度、以及过往的交付记录进行交叉验证。 永远记住,财报上的一笔“合同负债”,既可能是公司未来业绩的“粮仓”,也可能是引爆风险的“炸药包”。看穿数字背后的商业实质,才能做出真正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