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公式投资法
魔法公式投资法(Magic Formula Investing),是由传奇对冲基金经理、价值投资大师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在其畅销著作《股市稳赚》(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中提出的一种简单、量化的选股策略。这个听起来如同哈利·波特咒语般的投资方法,其核心思想朴素得令人惊讶: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好公司。它通过两个关键指标——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和收益率(Earnings Yield)——将这一理念转化为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数学公式。资本回报率负责筛选出那些盈利能力强的“好公司”,而收益率则负责找出那些市场定价偏低的“便宜货”。通过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排名并加总,魔法公式能为投资者生成一份高潜力股票的名单。这个公式的魅力在于,它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套纪律严明、不受情绪干扰的投资框架,旨在通过长期持有由公式筛选出的一篮子股票,来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魔法公式的诞生:谁是格林布拉特?
在投资界,乔尔·格林布拉特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不仅是哥谭资本(Gotham Capital)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取得了惊人的长期投资回报,还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客座教授,将价值投资的火种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的投资哲学深受“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影响,追求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优质企业的股票。
与其他投资大师不同的是,格林布拉特致力于将复杂的投资理念简单化、公式化,让普通人也能轻松掌握。他创作《股市稳赚》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向自己的孩子们解释清楚股票投资的本质。也正因如此,他发明的“魔法公式”摒弃了华尔街高深的术语和复杂的模型,用小学生都能理解的逻辑,揭示了价值投资的精髓。他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即便是没有金融背景的业余投资者,也能在股市中取得专业人士难以企及的成功。魔法公式,就是他赠予全世界普通投资者的一根“魔法棒”。
揭秘魔法:公式到底是什么?
魔法公式的内核,其实是对沃伦·巴菲特投资理念的量化诠释:“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伟大的公司,远胜于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平庸的公司。” 格林布拉特则将其简化为两个问题:这家公司赚钱的本事如何?以及,相对于它的盈利能力,现在购买它的价格是否划算?
“好公司”与“便宜价格”的联姻
想象一下,你在逛商场。你是愿意花5000元买一台性能卓越、经久耐用的顶尖品牌冰箱,还是愿意花2000元买一台性能平平、故障频发的三线品牌冰箱?大多数人会选前者。但如果这台顶尖冰箱正在进行“黑五”大促,仅售2500元呢?这笔交易就变得无与伦比地诱人了。
魔法公式做的就是这件事:在整个股票市场里,系统性地寻找正在“打折促销”的“顶尖品牌冰箱”。它避免了两种常见的投资陷阱:
魔法公式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强迫投资者同时关注质量和价格这两个维度,实现二者的完美平衡。
魔法的两个咒语:核心指标解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格林布拉特精心设计了两个“咒语”作为筛选标准。
咒语一: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 寻找“好公司”
咒语二:收益率(Earnings Yield)- 寻找“便宜价格”
施展魔法:一步步筛选股票
掌握了两个咒语,我们就可以开始按部就班地施展魔法了。整个过程就像一场严谨的选秀比赛。
第一步:确定选秀池。 首先,划定一个投资范围,比如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A股。然后,剔除掉一些不适合用此公式的“特殊选手”,例如金融股(银行、保险、券商)和公用事业股,因为它们的财务结构非常特殊。同时,为了保证流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通常也会剔除掉市值过小的微型公司。
第二步:海选初赛 - “好公司”排名。 计算选秀池中所有公司的资本回报率(ROC)。然后,按照ROC从高到低的顺序给所有公司排名。ROC最高的公司,排名第1;次高的,排名第2,以此类推。
第三步:海选复赛 - “便宜价格”排名。 接下来,忘掉上一步的排名。重新计算所有公司的收益率(Earnings Yield)。然后,按照收益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再次给所有公司排名。收益率最高的公司,排名第1;次高的,排名第2,以此类推。
第四步:决赛综合评分。 现在,每家公司都得到了两个名次:“好公司”名次和“便宜价格”名次。将这两个名次相加,得到一个综合分数。例如,A公司在“好公司”排名中位列第10,在“便宜价格”排名中位列第25,那么它的综合分就是 10 + 25 = 35。
第五步:揭晓魔法榜单。 将所有公司的综合分数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综合分数最低的公司,就是魔法公式选出的状元秀。分数越低,代表这家公司在“好”与“便宜”这两个维度上的综合表现越出色。
第六步:组建魔法战队。 从魔法榜单的顶端开始,依次买入排名最靠前的20-30只股票,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切记,不要将所有资金押在一两只股票上,分散投资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第七步:纪律性轮换。 将这个股票组合持有满一年。一年后,无论盈亏,卖出所有股票。然后,重复第一步到第六步,重新筛选出新一期的魔法榜单,并买入新的股票组合。这个“一年之约”是魔法公式纪律性的核心,它强迫你卖出那些可能已经不再便宜或不再优秀的股票,同时买入新的、更具潜力的标的。
魔法公式的威力与局限
任何投资策略都不是万能的圣杯,魔法公式也不例外。了解它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驾驭它。
魔法的威力:为什么它可能有效?
战胜人性的弱点: 投资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恐惧和贪婪会让我们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比如在市场恐慌时抛售,在市场狂热时追高。魔法公式提供了一套冰冷的、完全基于数据的规则,将情绪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让你成为一个纪律严明的投资者。
价值投资的内核: 它的底层逻辑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价值投资原则。购买优秀且便宜的资产,是投资大师们穿越牛熊、获得长期成功的共同秘诀。魔法公式只是将这一哲学思想进行了量化和普及。
逆向投资的力量: 魔法公式选出的股票,往往是那些当下被市场冷落、不受关注的公司。它们可能因为短期的坏消息或者行业偏见而被低估。坚持买入这些“丑小鸭”,正是逆向投资的精髓所在,而超额收益往往就诞生于这种与市场共识的背离之中。
历史业绩的证明: 格林布拉特在书中通过详细的回测数据证明,在过去几十年里,严格执行魔法公式策略,其年化回报率远超
标普500指数等主流市场基准。
魔法的裂痕:局限与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魔法失灵期”: 没有任何策略能永远战胜市场。魔法公式也可能在某些市场环境下表现不佳,甚至连续一两年、两三年跑输大盘。例如,在由少数科技巨头引领的
牛市中,这种偏向传统价值股的策略可能会暂时落后。这需要投资者有极大的耐心和信念去坚守。
对历史数据的依赖: 公式依赖的是公司过去的财务报表。“过去的好学生”未来不一定还是好学生。会计数据可能存在粉饰甚至
财务造假的风险(所谓“垃圾进,垃圾出”),也无法完全反映一家公司的未来前景。
行业的“盲区”: 正如前述,公式不适用于金融等特殊行业。此外,对于那些拥有大量
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技术)的轻资产公司,或者处于强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公式的评判也可能出现偏差。
缺乏定性分析的维度: 魔法公式是纯粹的定量筛选。它不会告诉你一家公司是否拥有宽阔的“
护城河”,管理层是否诚信可靠,企业文化是否优秀,或者其产品是否面临被颠覆的风险。这些至关重要的定性因素,是公式无法衡量的。它可能会选出一家数据上很美、但实际上正在走向衰落的公司。
投资者的魔法启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魔法公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份可以抄的“作业”,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投资智慧。
核心是思维,而非公式本身: 你完全可以不严格执行公式的每一步,但你必须理解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寻找兼具质量和价值的投资机会。这个思维框架,是你构建任何成功投资策略的基石。
绝佳的起点,而非终点: 与其将魔法公式视为一个全自动的“选股机器人”,不如将它看作一个高效的“股票初筛工具”。利用它生成的名单,作为你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起点。对于名单上的每一家公司,花些时间去了解它的业务、竞争优势和管理层,进行定性分析,这会大大提高你的投资成功率。
耐心是最终极的魔法: 格林布拉特反复强调,魔法公式的超额收益是在长期坚持中兑现的。短期的市场波动和策略的暂时失效都是正常的。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只有那些能克服内心焦虑、坚持纪律、将目光放长远的投资者,才能真正享受到“魔法”带来的复利果实。
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将魔法公式应用到中国A股等不同市场时,可能需要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本土化”调整,比如筛选标准、行业剔除规则等。理解其原理,才能灵活变通。
归根结底,魔法公式投资法并非什么神秘的黑科技,它是价值投资大道至简的体现。它用一种清晰、可行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用好价格买好公司,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投资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