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关税法 (Smoot-Hawley Tariff Act),正式名称为《1930年美国关税法》,因其两位主要发起人——犹他州参议员里德·斯穆特(Reed Smoot)和俄勒冈州众议员威利斯·霍利(Willis C. Hawley)而闻名,通常被称作“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这部法律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之一。它将超过两万种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骇人听闻的水平,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和农民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然而,事与愿违,这部“好心办坏事”的法案非但没能挽救美国经济,反而引发了全球性的贸易报复,导致国际贸易额锐减,被广泛认为是加剧并延长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的关键催化剂。对于投资者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一面映照着宏观经济、政治风险与市场非理性的镜子,蕴含着永不过时的投资教训。
要理解这部法案的诞生及其深远影响,我们需要将时钟拨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1929年,美国经济的“柯立芝繁荣”戛然而止。10月,华尔街崩盘 (Wall Street Crash of 1929)爆发,股市在短短几周内蒸发了巨额财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然而,在股市崩盘之前,美国农业已经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困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农业生产停滞,美国农民曾通过扩大生产和出口赚得盆满钵满。但战后,随着欧洲农业的恢复和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下跌,美国农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生活举步维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简单而直观的逻辑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市场:“既然外国的廉价商品抢了我们的饭碗,那就用高关税把它们挡在国门之外!” 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赫伯特·胡佛 (Herbert Hoover) 在竞选时便承诺,将提高农产品关税以保护农民利益。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既能兑现竞选承诺,又能安抚国内日益增长的失业和破产浪潮。
胡佛总统上任后,国会开始着手修订关税法案。然而,事情很快就失控了。原本计划主要针对农产品的关税调整,演变成了一场各个行业利益集团的“分赃大会”。从纺织品到钢铁,从钟表到玩具,每个行业的游说者都涌入华盛顿,要求为自己的产品加上高额关税的“保护墙”。 最终,《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超过20,000种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约40%提升至近60%,达到了美国建国以来的第二高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法案在当时就遭到了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对。超过1000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恳请胡佛总统否决该法案,警告称其将“激起别国的报复情绪,导致全球贸易战,并最终损害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利益”。商业巨头如亨利·福特也亲自前往白宫,称其为“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然而,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胡佛总统最终还是在1930年6月17日签署了这项法案,开启了全球贸易的“潘多拉魔盒”。
经济学家们的担忧不幸言中。法案签署之后,一场毁灭性的全球经济风暴随之而来。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出台,如同在全球贸易的平静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美国的贸易伙伴们被激怒了,他们迅速采取了报复性措施。
曾经繁忙的国际航线变得冷清,全球市场被人为地分割成一个个孤岛。
贸易战的直接后果是全球贸易额的断崖式下跌。从1929年到1934年,全球贸易总额萎缩了惊人的66%。对美国而言,其进出口额在短短几年内双双暴跌超过60%。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最终反噬了其自身: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段历史最直观的教训体现在资本市场的走势上。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在1929年9月达到顶峰后崩盘,到1929年底出现短暂反弹。然而,《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讨论和最终签署,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压垮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法案签署后,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预期急剧恶化。道指从1930年4月的反弹高点再度掉头向下,开启了长达两年的漫长熊市,直到1932年7月才触及历史性大底,较1929年的高点下跌了近90%。这清楚地表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是资本市场最恐惧的杀手之一。
作为以长期视角审视企业内在价值的价值投资 (Value Investing) 信奉者,我们能从这段近一个世纪前的历史中学到什么?答案是丰富的,它涉及宏观分析、公司选择和风险管理等多个层面。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核心教训是,贸易保护主义 (Trade Protectionism) 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负和游戏”。试图通过封闭自身来获得繁荣,最终只会导致整个经济蛋糕的缩小。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 (Moat)”的优秀企业,这一理念由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发扬光大。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护城河不仅要能抵御竞争对手,还应具备抵御宏观经济风暴的能力。
思想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黑天鹅事件 (Black Swan Event)”的概念,即那些极其罕见、超出预期且会带来巨大影响的事件。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由政治决策引发的“人造黑天鹅”。它提醒我们,在投资世界里,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我们视野之外的政治领域。
传奇基金经理约翰·邓普顿 (Sir John Templeton) 爵士曾说:“牛市在悲观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全球经济崩溃和市场暴跌,正是“极度悲观”的完美写照。
总结而言,《1930年关税法》这本厚重的“反面教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由错误政策引发连锁灾难的生动图景。它告诫我们,作为投资者,绝不能忽视宏观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巨大力量。同时,它也激励我们,在最黑暗的时刻,更要坚守价值投资的原则:专注企业本身的长期价值,利用市场的恐慌情绪,并始终为不可预知的风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