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ksandr Kogan,一位摩尔多瓦裔美国心理学家和数据科学家。在投资界,他的名字本身并不代表任何一种投资策略或理论,但他却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活案例”。他的行为直接引发了震惊全球的剑桥分析 (Cambridge Analytica) 数据丑闻,如同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最终在金融市场掀起了一场针对科技巨头的巨大风暴。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科根的故事是一面棱镜,它折射出在数字经济时代,那些隐藏在财务报表之外的巨大风险——数据隐私、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是如何能够在一夜之间摧毁一家公司的护城河和市值的。理解科根事件,就是理解21世纪投资风险的新维度。
故事的起点,是一款名为“thisisyourdigitallife”(这是你的数字生活)的Facebook应用程序。这款App由Aleksandr Kogan和他创立的公司“全球科学研究”(Global Science Research)开发,并于2014年左右上线。它以学术研究为名,向用户提供“免费的性格测试”,并支付少量报酬。 表面上看,这似乎与当时Facebook平台上成千上万的趣味测试App并无二致。然而,魔鬼藏在细节中。
据事后披露,只有大约27万用户真正下载并使用了这款App,但被波及、数据被抓取的用户总数却高达8700万。这起事件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在科技行业的核心地带悄然埋下,只等引爆的时刻。
剑桥分析是一家专为政治竞选提供服务的公司,其核心业务是通过数据分析,对选民进行“微观心理画像”(Psychographic Profiling),进而实施精准的、个性化的政治广告投放,以影响他们的投票行为。他们声称能够通过分析你的50个Facebook“点赞”,比你的同事更了解你;通过150个“点赞”,比你的父母更了解你;通过300个“点赞”,甚至比你的伴侣更了解你。 Kogan提供的8700万用户数据,正是剑桥分析实现其野心的“原材料”。这批数据被用来构建复杂的算法模型,预测选民的政治倾向、性格弱点,甚至潜在的恐惧。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调研,而是一种数据驱动下的“心理操纵”。 这个过程揭示了当时“数据淘金热”的狂热与盲区。在“数据是新石油”的口号下,许多公司疯狂地收集、处理和交易用户数据,而相应的法规、道德和公司治理却远远滞后。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就像是投资一家在环保法规缺失年代随意排污的工厂——短期利润可能非常可观,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未来必将清算的负债。当社会和监管的潮水退去,那些建立在沙滩上的商业模式终将坍塌。
2018年3月,《卫报》和《纽约时报》的重磅报道引爆了这颗炸弹。Aleksandr Kogan和剑桥分析的内幕被公之于众,舆论的怒火瞬间烧向了数据泄露的源头和平台方——Facebook(现已更名为Meta Platforms)。 多米诺骨牌开始接连倒下,其对Facebook这家当时全球市值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
Aleksandr Kogan本人或许并未从这次交易中获得巨富,但他成为了那根压垮骆驼的稻草,暴露了潜藏在科技巨头光鲜外表下的巨大治理漏洞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或许永远不会遇到Aleksandr Kogan这样的人物,但他的故事却是我们在投资旅程中必须时刻铭记的警钟。它告诉我们,伟大的公司不仅要有优秀的财务表现,更要有稳固的、可持续的根基。
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导我们要详尽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但科根事件提醒我们,在21世纪,这远远不够。
近年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科根事件正是解读ESG中“S”(Social,社会)和“G”(Governance,公司治理)维度的绝佳案例。
投资一家公司,本质上是投资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如果管理层在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上表现出系统性的缺陷,那么无论其产品多么受欢迎,投资者都应保持高度警惕。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指的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社会成员造成了损害,但自身并未承担相应的成本。
科根的幽灵提醒我们,投资不仅仅是与数字打交道,更是对商业世界复杂性的洞察。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规避类似的风险呢?
总而言之,Aleksandr Kogan的名字,在《投资大辞典》中,代表的不是一个需要效仿的偶像,而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符号。它象征着一种强大的、非传统的颠覆性力量,能让最强大的商业帝国摇摇欲坠。对于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价值投资者来说,从科根的故事中学会敬畏风险、洞察表外信息、重视商业道德,其重要性不亚于学会分析任何一张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