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AliExpress

AliExpress(全球速卖通)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零售平台,通常被亲切地称为“国际版淘宝”。它于2010年上线,其核心使命是充当一座桥梁,将中国庞大的制造和供应链体系与世界各地的终端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与亚马逊等自营和平台混合的模式不同,AliExpress是一个纯粹的平台(Marketplace),它不持有库存,而是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卖家直接向国际买家销售商品。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海量的商品选择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探索和购买中国制造产品的窗口,尤其在俄罗斯、巴西、西班牙、法国和中东等市场拥有深远的影响力。

商业模式:世界的“杂货铺”是如何运转的

想象一下,你走进了一家号称“无所不有”的巨型杂货铺,从手机壳到无人机,从假发到钓鱼竿,琳琅满目,而且价格低到让你怀疑人生。这就是AliExpress给全球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它的商业模式,正是围绕着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运营这家“世界杂货铺”来构建的。

核心逻辑:极致的性价比

AliExpress商业模式的基石,是极致的性价比。它巧妙地利用了“中国世界工厂”的独特优势。

收入来源:平台如何赚钱

作为平台方,AliExpress并不直接通过销售商品赚取差价,其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交易佣金 (Commission): 这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当平台上的卖家完成一笔交易,AliExpress会按照订单金额的一定比例(通常在5%-8%之间)抽取佣金。
  2. 店铺年费与保证金: 卖家入驻平台需要缴纳一定的技术年费和保证金,以确保服务质量和合规经营。
  3. 营销服务 (Marketing Services): 和淘宝、天猫类似,AliExpress也提供“直通车”之类的广告服务。卖家可以付费购买关键词排名、首页推荐位等,以获得更多的流量曝光。
  4. 增值服务: 平台与生态伙伴(如菜鸟网络)合作为卖家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例如仓储、物流、报关等服务,并从中收取费用。

这种轻资产的平台模式,使得AliExpress能够快速扩张,容纳海量的商品种类(SKU),但同时也意味着它需要面对如何管控商品质量、提升物流体验等一系列挑战。

战略定位:在阿里帝国中的角色

阿里巴巴这盘庞大的棋局中,AliExpress绝非一枚孤子,而是其全球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急先锋”和“连接器”。它的存在,完美体现了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内部的强大协同效应。

总而言之,AliExpress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电商平台,更是阿里“飞轮效应”在国际市场的具体体现。它带动了物流、支付、技术等多个板块的全球化进程,同时又从这些板块的成长中汲取养分,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护城河与竞争格局:巨头环伺下的生存之道

对于一位价值投资者而言,分析一家公司,最关键的是看它是否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AliExpress的护城河是什么?它又在怎样一个“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搏杀?

护城河分析

AliExpress的护城河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深不见底的供应链优势: 这是其最核心、最难以被复制的优势。它背后依托的是整个中国制造业。这种海量的、全品类的、反应迅速且成本极低的柔性供应链,是任何一个单一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都无法企及的。
  2. 强大的网络效应: 作为一个成熟的平台,它已经积累了庞大的买家和卖家群体。更多的买家会吸引更多有特色的卖家入驻,而更丰富的商品又会吸引新的买家前来。这种双边网络效应一旦形成,新进入者就很难撼动其地位。
  3. 先发优势与品牌认知: 在许多新兴市场,AliExpress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已经成为当地消费者在线购买中国商品的首选,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心智。这种认知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

残酷的竞争格局

然而,护城河并非坚不可摧。近年来,跨境电商赛道涌入了多个实力强劲的“鲶鱼”,竞争格局发生了剧变。

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局面,AliExpress正在积极求变,例如推出“Choice”频道,提供更高品质、更快物流的优选商品,以及同样采用“全托管模式”来巩固其供应链优势。

价值投资者的透视镜:如何评估AliExpress的价值

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我们无法直接投资AliExpress,但可以通过投资其母公司阿里巴巴来间接持有。那么,从价值投资的视角,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评估这块业务呢?

理解生意的本质与变局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AliExpress是一门怎样的生意。它本质上是一个连接中国供给和全球需求的流量平台,其核心竞争力源于中国的制造业优势。然而,这个“连接器”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Temu和SHEIN的崛起表明,单纯依靠“低价”这一护城河已经不够宽了,履约体验(物流、售后)和运营效率正变得同等重要。 投资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如何在财报中寻找线索

由于AliExpress不是独立上市公司,我们需要在阿里巴巴的财务报告中寻找蛛丝马迹。阿里财报中有一个分部叫做“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AIDC - Alibaba International Digital Commerce Group),AliExpress是其中最核心的业务之一。 分析这一分部时,应重点关注:

  1. 收入增长率: 这直接反映了其业务的扩张速度。我们需要将其与竞争对手(如果有可比数据)以及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2. 亏损/盈利状况: 目前,为了应对竞争和开拓市场,该分部很可能处于战略性亏损状态。关键要看亏损是在收窄还是在扩大,以及管理层对此的解释。亏损的钱花在了哪里?是花在了获取用户上,还是花在了建设仓储物流等长期资产上?
  3. 用户和订单数据: 财报和电话会议中通常会披露关键的运营指标。订单量的增长情况,尤其是有更高客单价和更好利润率的“Choice”订单占比,是判断其战略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信号。

估值与安全边际

对包含AliExpress在内的阿里巴巴进行估值时,价值投资者可以采用分部估值法 (Sum-of-the-Parts)。即分别评估淘宝天猫、云业务、国际商业、本地生活等各个板块的价值,然后加总。 对于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考虑到其高成长性和当前的亏损状态,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法可能不适用。可以参考同类跨境电商公司的市销率(P/S)用户价值等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然而,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言:“我宁愿要一个模糊的正确,也不要一个精确的错误。”在当前竞争激烈、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环境下,AliExpress未来的盈利路径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投资者在对其估值时,必须要求一个足够大的安全边际投资启示: AliExpress是观察中国制造业出海和全球电商竞争格局演变的一个绝佳窗口。对于持有或关注阿里巴巴的投资者来说,理解AliExpress的现状与未来,就是理解阿里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你需要像一位商业侦探一样,持续追踪它与Temu、SHEIN的缠斗,评估其管理层的战略应对,并判断其庞大的供应链基本盘是否依然坚固。这门生意曾经是“躺着挣钱”,如今已变成“跑着前进”,而这奔跑的方向和速度,将深刻影响着阿里帝国的未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