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Express (American Express),常被亲切地称为“运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支付和旅行服务公司。它不仅仅是一家信用卡公司,更是一个独特的“闭环”支付生态系统的运营者。与Visa和Mastercard等开放式网络不同,运通同时扮演着发卡行和收单行的双重角色,直接连接持卡人和商户。这种模式使其能够掌握丰富的消费数据,提供高端的客户服务,并围绕高消费人群建立起一条深不可测的经济护城河。它以其标志性的签账卡、丰厚的会员权益和强大的品牌形象闻名于世。
运通的故事,比信用卡本身还要古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0年,当时它还是一家从事快递业务的公司——没错,就是那种用马车运送包裹和贵重物品的“镖局”。在那个银行系统尚不健全的年代,运通凭借其遍布全国的网络和可靠的信誉,逐渐扩展到金融服务领域,比如发行汇票和旅行支票。后者在20世纪成为全球旅行者的“硬通货”,也为运通带来了第一笔巨大的浮存金,这是后话。 运通真正的高光与惊魂时刻,都与一位投资界的传奇人物紧密相连——沃伦·巴菲特。 故事发生在1963年,史称“色拉油丑闻”(Salad Oil Scandal)。当时,运通的一家子公司向一家名为Allied Crude Vegetable Oil的公司发放了大量贷款,抵押品是该公司仓库里成桶的色拉油。然而,一位天才骗子在油桶里装满了水,只有顶部薄薄一层是油,成功骗过了所有人。当骗局败露,Allied公司破产,作为主要债权人的运通面临着可能高达1.75亿美元的巨额损失(相当于今天的十几亿美元),这在当时足以让任何一家金融机构灰飞烟灭。 华尔街顿时陷入恐慌,投资者疯狂抛售运通股票,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惨遭腰斩。所有人都认为运通完蛋了。但此时,年轻的巴菲特却看到了机会。他没有盯着资产负债表上的窟窿,而是采用了他后来称之为“雪茄烟蒂”投资法的实地调研。他亲自跑到餐厅、商店和旅行社,观察人们是否还在使用运通卡和旅行支票。他发现,无论华尔街如何恐慌,消费者和商家对运通品牌的信任丝毫未减。人们依旧认为运通卡是身份的象征,旅行支票是可靠的支付工具。 巴菲特意识到,运通最宝贵的资产——品牌信誉和客户忠诚度——并未在色拉油的泡沫中受损。于是,他果断地将自己当时合伙公司40%的资金重仓买入运通。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运通挺过了危机,股价在两年内翻了三倍,这笔投资也成为巴菲特封神之路上的经典战役。
要理解运通为何能从如此沉重的打击中恢复,并持续繁荣至今,就必须深入了解其独特的商业模式。
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的支付网络有两种模式:
这个闭环网络,正是运通最坚固的护城河。它带来了几个核心优势:
运通的盈利模式主要由两个轮子驱动:
运通从不追求“人手一张”,它的策略始终是服务于金字塔尖的客户。从早期的旅行支票到如今的“黑卡”(Centurion Card),运通的品牌始终与财富、信誉和尊贵身份绑定。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支付功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通行证:机场贵宾厅、酒店精英会籍、米其林餐厅预订、24小时管家服务……这些都是为了牢牢锁定那些消费能力强、忠诚度高的客户。这个策略让运通的单卡消费额远超同行,也构成了其商业模式的基石。
作为一本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辞典,我们从运通这家百年老店身上,可以得到许多超越财报数字的深刻启示。
“你的品牌是什么?” 这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运通的案例完美诠释了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在色拉油丑闻中,有形资产(现金)岌岌可危,但无形的品牌信誉最终拯救了公司。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情感连接和信任,这是竞争对手用再多钱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制的。对于投资者而言,识别并评估那些拥有强大品牌的公司,是寻找优质投资标的的关键一步。
巴菲特酷爱用“护城河”来形容一家公司抵御竞争的能力。运通的闭环网络就是一条既宽又深的护城河。它创造了一个正向循环:高价值客户 → 高消费额 → 商家愿意支付高费率 → 运通有更多资源提供更优厚的权益 → 吸引并留住更多高价值客户。这个循环不断自我加强,让竞争对手难以撼动其根基。作为投资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拥有这样强大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公司。
色拉油丑闻是价值投资理念最生动的教材之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当市场被坏消息淹没,股价与公司的真实价值发生严重偏离时,机会就出现了。巴菲特的成功并非源于内幕消息,而是基于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独立的判断力。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了市场的恐慌与公司的真相之间的差距。这提醒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面对市场波动时,更应该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不是随着人群一惊一乍。
巴菲特对保险公司的钟爱源于其“浮存金”模式——先收保费,后理赔,中间的时间差可以用于投资。运通的商业模式中也存在类似的“类浮存金”概念。在旅行支票时代,客户购买后到兑现前,这笔钱都由运通无息持有。在如今的支付体系中,从持卡人刷卡到运通将款项结算给商户,中间也存在一个时间差。这种源源不断的、低成本的短期资金,为公司的运营和扩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理解这种“现金流”的微妙之处,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洞察一家企业的财务健康度和盈利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