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Amnon Shashua

阿姆农·沙书亚(Amnon Shashua),是以色列计算机科学家、企业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全球顶尖专家,更是两位颠覆性科技公司——MobileyeOrCam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沙书亚教授并非传统的金融投资家,但在《投资大辞典》中为他设立词条,是因为他所缔造的商业帝国,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范本,深刻揭示了在科技时代,如何识别并投资于那些拥有深厚技术壁垒和长期价值的伟大企业。他的故事是理解“科技经济护城河”的必修课,教会投资者如何透过复杂的代码和算法,看到一家公司最坚固的竞争优势和最广阔的成长前景。

谁是阿姆农·沙书亚?一个将算法变为财富的“教授创业家”

在投资界,我们常常听到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或彼得·林奇(Peter Lynch)这样的名字,他们是资本的驾驭者。而阿姆农·沙书亚则代表了另一类传奇:他是价值的创造者。他不是在寻找价值洼地,而是亲手挖掘了一口又一口价值的深井。作为一名学者,他的“实验室”不仅仅产出论文,更孵化出了改变世界的公司。

从耶路撒冷的实验室到全球汽车产业的大脑

沙书亚的传奇主要与Mobileye这家公司紧密相连。1999年,当“自动驾驶”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时,沙书亚与他的伙伴兹维·阿维拉姆(Ziv Aviram)共同创立了Mobileye。他们的初心非常朴素且伟大: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减少交通事故。 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车载计算能力孱弱,摄像头成本高昂,算法远未成熟。但沙书亚坚信,通过一个单目摄像头(就像人的一只眼睛)加上足够聪明的算法,就能让汽车“看懂”世界。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技术路线,却也是成本最低、最易于大规模应用的方案。 从创立到公司真正实现盈利,Mobileye经历了长达八年的“烧钱”和技术攻坚。这期间,他们几乎拜访了全球所有的主流汽车制造商,一次次展示他们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原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长期主义的最好诠释。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识别出那些愿意为建立长期壁垒而忍受短期阵痛的公司是何等重要。 最终,Mobileye的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核心产品——EyeQ系列芯片,成为了汽车的“视觉大脑”。它能实时分析摄像头捕捉的画面,识别车辆、行人、交通标志、车道线等,从而实现诸如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辅助(LKA)等关键安全功能。 Mobileye的商业模式堪称经典:

2017年,科技巨头英特尔(Intel)以153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Mobileye,创下了以色列科技公司收购金额的最高纪录。这笔交易,不仅是对沙书亚技术远见的最高肯定,也向所有投资者宣告:深度核心技术本身,就是最硬的资产

不仅仅是“卖眼睛的”:OrCam与AI的另一面

在Mobileye取得巨大成功后,沙书亚并未止步。2010年,他再次与阿维拉姆联手,创立了OrCam公司。如果说Mobileye是为汽车打造“眼睛”,那么OrCam就是为视障人士打造“另一只眼睛”。 OrCam的核心产品是一款可以夹在眼镜上的微型智能摄像头。它能够识别文字、人脸、产品、货币等,并通过微型耳机实时“告诉”佩戴者。一个盲人可以用它阅读报纸,一个脸盲症患者可以认出迎面走来的朋友,一个视力受损的老人可以轻松在超市里找到自己想要的麦片品牌。 OrCam的创立展现了沙书亚的另一面:将顶尖AI技术应用于解决具体、迫切的社会问题。这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同样具有深刻启示。那些致力于解决人类根本性需求、提升社会福祉的公司,往往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强的品牌认同感,它们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形成了完美的正向循环。

沙书亚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读懂“科技护城河”

研究阿姆农·沙书亚和他的企业,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现代价值投资课。他用实践告诉我们,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安全边际”理念在科技时代有了新的内涵。一家公司的安全边际,不再仅仅体现在其低估的市净率(P/B Ratio)或市盈率(P/E Ratio)上,更体现在其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技术壁垒上。

启示一:深度技术是新时代的“收费桥”

巴菲特曾用“收费桥”来比喻拥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一旦建成,就能持续不断地产生现金流。在21世纪,深度核心技术就是这样一座座“数字收费桥”。 Mobileye的护城河由以下几块“巨石”构成:

对于投资者来说,当评估一家科技公司时,不能只看其当前的收入和利润,更要像沙书亚一样思考:它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独占性?这种优势能否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循环?客户转换的成本有多高? 这些问题的答案,共同定义了这家公司的“科技护城河”有多深,多宽。

启示二:创始人即“首席产品经理”的魔力

沙书亚的另一个身份标签是“教授创业家”。他不仅是公司的精神领袖,更是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的最终定义者。他亲自参与核心算法的研发,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这种“创始人即首席产品经理”的模式,在伟大的科技公司中屡见不鲜,例如苹果公司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或英伟达黄仁勋(Jensen Huang)。这类领导者往往具备以下特质: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对管理层的评估至关重要。一个由职业经理人领导的公司,可能会更擅长资本运作和成本控制;但一个由技术创始人领导的公司,则更有可能在产品和技术上实现颠覆性创新,从而带来指数级的增长。投资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投资其领导者的认知和远见。

启示三:“卖铲人”策略在科技浪潮中的应用

在美国淘金热时期,最赚钱的不是淘金的矿工,而是向他们出售铲子、牛仔裤和水的商人。这就是著名的“卖铲人策略”(Pick and Shovel Strategy)。 Mobileye正是自动驾驶这波“淘金热”中最高明的“卖铲人”。当各大车企和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千亿巨资去研发L4/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汽车(淘金)时,Mobileye选择为整个行业提供最基础、最关键的“视觉感知”工具(铲子)。 这种策略的优势显而易见: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一个新兴行业(如AI、物联网生物技术)兴起时,直接投资于最终产品的公司可能风险极高,因为竞争格局尚不明朗。而投资于那些为整个行业提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或基础设施的“卖铲人”,往往是更稳健、更聪明的选择。

如何“投资”下一个沙书亚?

普通投资者虽然无法直接投资于初创期的Mobileye,但沙书亚的成功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寻找未来伟大公司的“藏宝图”。

关注那些解决“大问题”的公司

沙书亚的两个创业项目,分别瞄准了“出行安全”和“失能辅助”这两个关乎人类福祉的重大议题。一家公司的价值天花板,往往取决于它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规模。投资者应该多问自己:这家公司试图解决的是一个价值千亿、万亿的大问题,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需求? 那些致力于解决大问题的公司,即使暂时遇到困难,其长期价值的根基依然稳固。

评估管理层的“技术浓度”

在投资科技股时,花时间研究一下公司创始人和核心高管团队的背景。他们是真正的技术专家,还是资本运作的玩家?他们是否在公开场合(如财报电话会、技术发布会)展现出对行业和产品的深刻理解?管理层的“技术浓度”,直接决定了公司技术创新的“续航能力”。

理解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

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新的“石油”。像Mobileye一样,许多优秀的科技公司都构建了强大的“数据飞轮”。投资者需要学会分析一家公司获取、处理和利用数据的能力。它的数据是否具有独家性?数据能否帮助产品持续迭代和优化?数据本身能否形成一种网络效应或规模效应?财务报表上,数据资产的价值常常被低估,而这正是价值投资者发现机会的地方。

结语:超越代码的价值远见

阿姆农·沙书亚的故事,是对价值投资理念在科技时代的一次完美演绎。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源于对第一性原理的深刻洞察,源于用技术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的坚定信念,源于长达数十年的耐心和专注。作为投资者,我们或许不懂得如何编写复杂的算法,但通过学习沙书亚的思考方式,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识别那些正在用代码构建未来、用远见守护价值的伟大公司。在喧嚣的市场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宝贵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