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朱·巴特(Baiju Bhatt),罗宾汉市场(Robinhood Markets, Inc.)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与弗拉基米尔·特内夫(Vlad Tenev)共同创立了这家以“零佣金”交易模式颠覆了美国散户经纪行业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巴特和他的公司以“为全民实现金融民主化”为使命,极大地降低了普通人参与股票市场的门槛。然而,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引发了关于投资者利益、市场结构和交易行为的广泛讨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巴特的故事和罗宾汉现象不仅是一个关于科技创业的案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在“免费”时代下,理解投资真实成本、识别商业模式优劣以及坚守投资纪律的重要性。
白朱·巴特于1984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是一个印度裔移民家庭的儿子。他的父母在亨茨维尔的阿拉巴马大学工作,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与许多华尔街大亨不同,巴特的学术背景并非金融或经济,而是物理学。他进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 正是在斯坦福的象牙塔里,巴特遇到了他未来的创业伙伴——同样是物理系学生的弗拉基米尔·特内夫。两人一见如故,都对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系统如何运作充满好奇。这种源于物理学训练的“第一性原理”思维,即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分析,为他们日后颠覆一个百年行业埋下了伏笔。他们并非金融圈的“自己人”,这种局外人视角,反而让他们能更清晰地看到行业中根深蒂固的不合理之处。
毕业后,巴特和特内夫并没有走上学术道路,而是被纽约的金融世界所吸引。他们创立了两家公司,为对冲基金和银行开发交易软件,其中就包括为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 HFT)公司提供服务的业务。 这段经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与这些顶级金融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机构投资者执行一笔股票交易的成本几乎为零,而普通散户投资者却需要为每笔交易支付7到10美元不等的佣金。这笔费用对于小额投资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无形中将许多人挡在了投资的大门之外。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种信息和成本上的极度不对称,正是技术可以打破的壁垒。如果能将机构级的交易成本优势带给普通人,那将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市场。这个想法,与当时社会上风起云涌的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运动精神不谋而合,后者正是抗议金融系统的不公。
2013年,巴特和特内夫正式创立了罗宾汉。公司的名字取自英国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罗宾汉”,其寓意不言而喻:将财富(投资机会)从“富人”(华尔街机构)那里拿来,分给“穷人”(普通大众)。 罗宾汉的核心卖点简单而极致:股票交易零佣金。在那个大多数券商还依赖佣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时代,这无异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通过一个设计简洁、用户体验极佳的手机App,罗宾汉让买卖股票变得像点外卖一样简单。这种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从未接触过投资的年轻用户,尤其是“千禧一代”。 可以说,巴特和罗宾汉成功地将投资从一件看似高深莫测、需要大笔资金的“精英活动”,变成了一件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日常事务。这无疑是“金融民主化”理念的一次伟大实践。
“零佣金”听起来很美,但投资者心中必然会有一个疑问:罗宾汉不收佣金,那它靠什么赚钱?这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必须探究的核心问题,因为任何商业模式都必须是可持续的。 罗宾汉收入的“魔法”主要来自一个备受争议的机制——订单流付款(Payment for Order Flow, PFOF)。简单来说,罗宾汉并不亲自执行用户的交易指令,而是将这些海量的订单打包“卖”给做市商(Market Maker),例如Citadel Securities或Virtu Financial等高频交易巨头。做市商通过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交易,从微小的买卖价差(Bid-ask Spread)中获利,然后返还一部分利润给罗宾汉作为报酬。 这个模式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除了订单流付款,罗宾汉的收入还包括向用户提供付费订阅服务(Robinhood Gold,提供保证金交易和专业数据)以及出借用户账户中的股票给做空机构来赚取利息等。
白朱·巴特的故事和罗宾汉的崛起,为我们这些信奉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理念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我们不应仅仅将其看作一个创业神话或是一款好用的App,而应从中学会如何更清醒、更理性地看待投资世界。
互联网时代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为产品付费,那么你就是产品。”这句话在罗宾汉的商业模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零佣金极大地降低了交易的心理门槛,但它也可能是一种“营销幻觉”。 对于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投资的成本绝不仅仅是那一笔看得见的佣金。隐性的交易成本、因冲动交易造成的损失、因缺乏深度研究而买入劣质公司的机会成本,这些都是更重要的“成本”。价值投资的核心是长期持有优质公司的股权,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而非通过频繁的低买高卖来获利。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他最喜欢的持股周期是“永远”。从这个角度看,零佣金对于一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大,因为我们本身就不会频繁交易。相反,它可能会诱使我们将注意力从“企业价值”这个根本,转移到“股价波动”这个表象上,从而陷入投机的陷阱。
从投资的角度审视罗宾汉这家公司本身,我们可以运用价值投资的分析框架来评估它的护城河(Moat)和潜在风险。
不可否认,巴特和罗宾汉为普及投资理财做出了贡献。他们让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投资,这是一个积极的社会变革。投资工具本身是中性的,一把锤子可以用来建造房屋,也可以用来伤人。 然而,罗宾汉的设计哲学——例如交易成功后屏幕上会撒下五彩纸屑(该功能后被移除)——带有强烈的“游戏化”色彩。这种设计在吸引用户的同时,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鼓励了短线、投机甚至赌博行为,这与价值投资所倡导的理性、耐心和纪律背道而驰。 这最终引向了价值投资的终极智慧,正如“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所言:“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如果你在思考问题时持有着理性的事实……你就能够成功。” 无论我们使用罗宾汉,还是其他任何券商平台,最终决定我们投资成败的,不是工具的便捷与否,也不是交易成本的高低,而是我们作为投资者的心性——我们是否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否能克服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是否能将自己定位为企业的所有者而非股价的赌徒。 总结 白朱·巴特是一位杰出的创业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巨大潜力,并成功地改变了一个行业的生态。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创新者。但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透过罗宾汉现象,看清现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批判性思维,坚守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最终才能在这场关乎财富与心性的长跑中,成为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