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elsius

Celsius(又称“摄氏网络”,Celsius Network)是一家曾盛极一时的中心化加密货币 (Cryptocurrency) 储蓄和借贷平台。它向用户承诺,通过存入其加密资产,可以获得远高于传统金融市场的高额利息——在巅峰时期,某些资产的年化收益率(APY)甚至高达18%。Celsius通过将用户的资产进行再投资、放贷给机构交易者和参与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 协议来产生收益。然而,这个看似“躺着赚钱”的金融创新最终在2022年的市场动荡中轰然倒塌,冻结了数百万用户的资产并申请破产,成为加密寒冬 (Crypto Winter) 中最具代表性的崩盘事件之一,常被喻为“加密世界的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一曲高收益的“塞壬之歌”

对于许多初入加密世界的投资者来说,Celsius的商业模式听起来简直是天赐之物。它就像一家数字银行,但提供的利率却是传统银行的几十甚至上百倍。这个模式的核心被称为CeFi(Centralized Finance,中心化金融),它试图将传统金融的便利性与加密世界的高收益潜力结合起来。

商业模式的表象与内核

Celsius的运作逻辑表面上很简单:

  1. 放贷生息: Celsius将汇集起来的巨额资产池,以收取更高利息的方式,借贷给对冲基金、做市商等机构客户。
  2. DeFi掘金: 同时,Celsius还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各种高风险的DeFi协议中进行“流动性挖矿”或“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以博取超额回报。

这个模式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承诺为用户创造一种“被动收入”。Celsius的创始人亚历克斯·马辛斯基(Alex Mashinsky)经常宣扬“Unbank Yourself”(别再用银行了)的口号,声称其平台是为普通人服务的,旨在将华尔街的利润返还给大众。这种叙事极具吸引力,吸引了超过170万用户和超过200亿美元的管理资产。 然而,在这首诱人的高收益之歌背后,隐藏着价值投资者避之不及的巨大风险。支撑其高利率的,并非某种革命性的技术魔法,而是极高的风险敞口和脆弱的流动性管理。平台将用户的“存款”投入到风险极高的领域,本质上是在用储户的钱进行一场豪赌。

巨塔的崩塌:从冻结到破产

再动听的音乐也有曲终人散之时。Celsius的崩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一系列市场冲击和内部风险管理失控的连锁反应。

导火索:Terra/Luna的死亡螺旋

2022年5月,算法稳定币项目Terra/Luna的崩盘在整个加密市场引发了海啸。Celsius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因为其深度参与了与Terra相关的DeFi协议Anchor,后者曾提供近20%的年化收益率。当这个收益来源瞬间蒸发并产生巨额亏损时,Celsius的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 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

连锁反应与信任危机

Terra/Luna的崩溃引发了市场恐慌,投资者开始对所有中心化借贷平台产生不信任感,纷纷提取资产。这就像一场典型的银行挤兑。紧接着,知名加密对冲基金三箭资本 (Three Arrows Capital) 因同样的原因濒临破产,而它恰好是Celsius的大客户之一,这进一步加剧了Celsius的流动性危机 (Liquidity Crisis)。 面对源源不断的提款请求和不断缩水的资产,Celsius已经无力应对。2022年6月13日,Celsius以“极端的市场条件”为由,宣布暂停所有用户的提款、交易和转账功能。那个曾经鼓励人们“Unbank Yourself”的平台,最终以一种比任何传统银行都更极端的方式,剥夺了用户对自己资产的控制权。 一个月后,Celsius Network正式申请了破产保护 (Bankruptcy Protection)。法庭文件显示,其资产负-债表上存在约12亿美元的巨大缺口,数百万用户的毕生积蓄被困其中,归零风险近在眼前。

写给价值投资者的启示录

Celsius的故事是一部现代金融悲剧,但对于信奉价值投资 (Value Investing) 理念的投资者而言,它更是一本极其生动且深刻的教科书。它用血淋淋的现实,再次验证了那些由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和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等大师传承下来的古老智慧。

启示一:坚守你的“能力圈”

巴菲特反复强调,投资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定义并坚守自己的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你不需要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但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懂什么、不懂什么。 Celsius的业务横跨了加密货币借贷、机构交易和复杂的DeFi协议。普通投资者真的理解其背后产生收益的机制和风险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多数人只是被高收益所吸引,将资金投入了一个自己完全不理解的“黑箱”。当黑箱破碎时,他们除了恐慌和绝望,别无他法。 价值投资者的教训: 永远不要投资于你无法理解的业务。 如果一项投资的运作方式复杂到你无法向一个聪明的门外汉解释清楚,那么你最好远离它。

启示二:“收益率”是风险的语言

在投资世界里,有一条近乎铁律的法则: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当有人向你承诺提供远超市场平均水平、且看似“安全”的回报时,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兴奋,而应该是极度的警惕。 Celsius提供的18%年化收益率,在任何一个理性的金融市场中都属于极高风险的范畴。为了支撑这样的回报,平台必须将资金投入到风险极高的投机活动中。这并非投资,而是赌博。它赌的是市场永远上涨,赌的是流动性永不枯竭。 这让人不禁想起伯纳德·麦道夫 (Bernard Madoff) 的庞氏骗局 (Ponzi Scheme),同样是以稳定且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来吸引投资者。虽然Celsius的模式并非经典的庞氏骗局,但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对高回报的贪婪心理,在本质上并无二致。 价值投资者的教训: 对超额回报保持健康的怀疑。 在评估一项投资时,首先要问的不是“我能赚多少?”,而是“我可能会亏掉多少?以及为什么?”。理解风险的来源,远比计算潜在的回报更重要。

启示三:“不是你的钥匙,不是你的币”

“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 这是加密货币领域一句著名的格言。它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掌握自己资产的私钥(相当于银行账户的终极密码),那么这些资产就不真正属于你。 将加密货币存放在Celsius这样的中心化平台上,用户实际上是放弃了对自己资产的直接控制权,将其变成了平台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无担保债权”。在平台申请破产后,这些用户就从“资产所有者”变成了“无担保债权人”,需要排在众多机构债权人之后,等待漫长而结果未卜的清算流程。 这与传统金融中的股票托管类似,但缺少了关键的监管保护。受监管的券商破产时,有类似SIPC(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这样的机制来保护客户资产。而Celsius所处的,是一个监管模糊的“西部世界”。 价值投资者的教训: 明确你的资产所有权和托管方式。 无论是股票、房产还是加密货币,都要清楚地知道你的资产由谁保管,保管的法律框架是什么,以及在最坏的情况下,你将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

启示四:区分“投资”与“投机”

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在其经典著作《证券分析》 (Security Analysis) 中为“投资”给出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投资行为必须经过透彻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与合理的回报。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即为投机 (Speculation)。”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将钱放入Celsius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

结论显而易见:参与Celsius更像是一场投机活动,而非审慎的投资。人们被其“储蓄产品”和“高息账户”的包装所迷惑,误将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当作了安全的投资。 价值投资者的教训: 永远保持对投资和投机的清醒认知。 承认自己正在进行投机并无不妥,只要你清楚地了解风险并做好了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但最危险的是,将一场投机误认为是一笔稳健的投资。 总结而言,Celsius的兴衰史为所有投资者,尤其是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现代案例。它警示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迭代,金融产品的包装如何新颖,人性的贪婪与恐惧、风险与回报的基本法则永远不会改变。在一个充满噪音和诱惑的市场中,坚守能力圈、审视风险、独立思考和保持理性,才是穿越周期、实现长期成功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