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let(又称“芯粒”或“小芯片”)是一种新兴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理念。想象一下,传统的芯片(SoC,即片上系统)就像用一整块巨大的大理石雕刻一座复杂的雕像,一旦雕刻过程中出现一点瑕疵,整块昂贵的石料就可能报废。而Chiplet技术则另辟蹊径,它像是用许多标准化的“乐高积木块”来搭建这座雕像。每一块“积木”就是一个功能独立的、预先制造好的小芯片(Die),它们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互联,共同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处理器。这种“化整为零,再聚零为整”的模式,正在深刻地改变半导体产业的游戏规则。
Chiplet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业界为了绕开物理和经济极限而找到的“天才出口”。
制造芯片就像烤披萨,尺寸越大,烤坏(出现瑕疵)的风险就越高。一块大尺寸的晶圆如果只能切出少数几个大芯片,只要其中一个有缺陷,良率就会大幅下降,成本飙升。 Chiplet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曾经驱动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的摩尔定律,即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约每两年翻一番,如今正面临着物理极限的挑战,单纯追求“把晶体管做得更小”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昂贵。 Chiplet提供了一条“超越摩尔”(More than Moore)的新路径。它不再执着于在二维平面上无限缩小晶体管,而是通过三维堆叠和拼接,像搭建立体城市一样,在有限的空间里塞进更多的功能和性能。这是一种架构上的创新,而非单纯的工艺微缩。
采用Chiplet架构,芯片设计公司可以像组建一支特种兵小队一样,根据不同的任务(市场需求)灵活地组合队员(Chiplet)。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Chiplet不仅是追逐科技热点,更是洞察产业链重塑过程中的新机遇。
在淘金热中,最稳妥的赚钱方式往往不是亲自淘金,而是向淘金者出售铲子、牛仔裤和水。在Chiplet这波浪潮中,投资者应重点关注那些提供核心工具和服务的“卖铲人”:
在Chiplet时代,单打独斗难成气候。一家芯片公司的竞争力,不再仅仅取决于其设计单个芯片的能力,更取决于它构建和主导一个开放生态系统的能力。投资者在评估相关公司时,需要考察它是否拥有强大的护城河,例如:
任何新技术都伴随着不确定性。Chiplet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存在挑战,例如芯粒之间的互联可能会产生性能瓶颈和功耗问题,不同厂商之间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认识到这并非一条没有风险的康庄大道,需密切关注技术演进和行业标准的统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