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IPS

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即“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是中国专门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和结算的“金融高速公路”。想象一下,当一家德国公司需要用人民币向其中国供应商付款,或者一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想把人民币工资汇回家时,CIPS就像一个高效、安全的专属通道。它确保资金能够快速、低成本地从一个国家的银行账户,顺利到达另一个国家的银行账户。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人民币金融服务,减少对其他国际支付体系的依赖。

CIPS是如何工作的?

可以把CIPS理解为一个处理人民币国际包裹的超级物流中转站。全球各地的银行(即CIPS的参与者)都与这个中转站相连。 当一笔跨境人民币支付指令发出后,比如从伦敦的A银行到北京的B银行,指令和资金会一同来到CIPS这个“中转站”。CIPS会进行信息核对和清算,确认无误后,再将资金“派送”到最终的收款银行。这个过程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则(即支付对支付,Payment Versus Payment),大大降低了交易对手方无法履约的信用风险。 CIPS系统还与中国的国内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CNAPS)无缝对接,使得跨境资金可以高效地在中国境内流转,完成了国际与国内支付的“最后一公里”连接。

CIPS与SWIFT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认为CIPS是“中国版的SWIFT”,但它们的角色有本质区别。打个比方,如果你去餐厅吃饭:

简单来说,SWIFT传递的是“支付意愿”,而CIPS完成的是“支付行为”。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常常合作。许多境外的银行会通过SWIFT网络向CIPS发送支付指令,再由CIPS完成最终的人民币结算。

CIPS对价值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对于我们这些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CIPS的意义不在于技术细节,而在于它所揭示的宏观趋势和潜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