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ve Cloud (简称CC) 是软件巨头Adobe公司推出的一套包含图形设计、视频编辑、网页开发、摄影等领域的创意应用程序和云服务的集合。它并非一个单一的软件,而是一个庞大的“工具箱”,通过订阅模式提供给用户。与过去一次性购买“软件盒子”的永久授权模式不同,用户需要按月或按年支付订阅费,以获取使用这些工具的权利、持续的更新以及云存储等增值服务。这一从“买断制”到“订阅制”的转变,是软件行业商业模式革命的经典案例,也为我们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去观察一家优秀企业如何通过重塑自身,构建起一道深不见底的护城河。
要理解Creative Cloud的投资价值,我们必须先坐上时光机,回到那个还流行“软件盒子”的年代。
在2013年之前,Adobe的主要产品是Creative Suite (简称CS),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Photoshop CS6。当时,用户需要花费数千甚至上万美元一次性买断软件的永久使用权。这种模式对于Adobe来说,存在几个致命的问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一家收入波动大、增长受限、且饱受盗版困扰的公司,其未来的确定性是相对较低的。
2013年,Adobe做出了一个当时看来极具争议的决定:停止开发CS系列,全面转向基于订阅的Creative Cloud。这一转型,本质上是从传统软件销售模式向软件即服务 (SaaS) 模式的彻底变革。这次变革为Adobe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场华丽的转型,让Adobe的股价在随后的十年里一飞冲天,成为了SaaS模式转型的教科书式案例。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企业是投资的核心。Creative Cloud正是这样一座由多重护城河保护的坚固城堡。
Creative Cloud最强大的护城河,来自于其无缝集成的生态系统所带来的极高的转换成本。
当一个品牌名称变成了一个动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品牌力量。我们常说“把这张图P一下”,这里的“P图”指的就是用Photoshop处理图片。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使得Adobe在用户心中代表了“专业”和“信赖”。企业在招聘创意岗位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要求应聘者熟练掌握Adobe系列软件。这使得Adobe的品牌护城河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心理认同,更是整个行业的准入门槛。
Creative Cloud还受益于强大的网络效应。
越多人使用Creative Cloud,就会有越多的教程和资源被创造出来,也会有越多的学校和公司将其作为标准,从而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加入。这个正向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让竞争对手几乎没有追赶的可能。
作为一名普通的投资者,我们可以从Adobe Creative Cloud的成功故事中提炼出一些宝贵的投资原则。
一家公司从根本上优化其商业模式,尤其是成功地从一次性销售转向订阅等经常性收入模式,往往是其价值重估的强大催化剂。在你的投资研究中,应当高度关注那些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此类转型的企业,这通常意味着更健康的现金流和更强的增长确定性。
正如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所强调的,伟大的企业都拥有抵御竞争的持久优势。Creative Cloud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高转换成本、强大品牌和网络效应是如何共同构建起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护城河的。在分析一家公司时,问问自己:它的客户为什么很难离开?它的品牌是否深入人心?它的产品或服务是否会因为更多人的使用而变得更有价值?
一个能让客户“上瘾”并愿意持续付费的生意,是一门绝佳的生意。Creative Cloud通过其生态系统和订阅模式,将用户牢牢锁定。寻找那些拥有高客户粘性和高留存率的公司,它们往往能像滚雪球一样,在漫长的时间里为你创造复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