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也有人戏称它为“乐高积木金融”。它是一个建立在公共区块链网络(最著名的是以太坊)上的金融世界。想象一下,如果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这些我们熟悉的金融中介,全都被一套套公开透明、自动执行的程序代码所取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就是DeFi试图构建的未来。它借助智能合约,将借贷、交易、支付、衍生品等传统金融服务,变成像自动售货机一样7×24小时无休、无需许可、对全球所有人开放的模块化服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加密货币钱包与这些协议互动,全程掌握自己资产的控制权,理论上消除了对传统中间机构的依赖和信任成本。
如果说传统金融(Traditional Finance)像是一家规矩森严、层层审批的大银行,那么DeFi就像一个开放、自动化的金融集市。这个集市能够运转,主要依赖两大核心支柱:
把这两者结合起来,DeFi就实现了一个“无需信任”的金融环境。你不需要相信交易对手方或某个金融机构,你只需要相信代码会如实执行。
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不同的DeFi协议可以相互组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金融应用。目前最主流的应用包括:
这是DeFi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持有的加密资产存入一个借贷协议(Lending Protocol)的资金池中,以赚取利息(成为存款人);或者,也可以超额抵押自己的加密资产,从资金池中借出其他种类的资产(成为借款人)。整个过程由智能合约自动撮合和清算,利率也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动态决定。
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允许用户在没有中心化订单簿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点对点的加密资产兑换。最常见的模式是“流动性池”,用户(被称为“流动性提供者”)将两种不同的代币按一定比例存入池中,交易者则可以直接与这个池子进行兑换。流动性提供者则通过赚取交易手续费来获利,这一过程有时也被称为流动性挖矿。
在价格波动剧烈的加密世界里,稳定币(Stablecoin)扮演着“定海神针”的角色。它是一种价值与某种“稳定”资产(如美元、黄金)挂钩的加密货币,为DeFi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计价单位和交易媒介,极大地促进了各类金融活动的开展。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言,面对DeFi这样一个新兴且狂野的领域,需要用一套全新的、但本质相通的眼光去审视。抛开暴涨暴跌的价格炒作,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一个优秀的DeFi协议也需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但它的护城河并非来自牌照或物理资产,而是:
评估DeFi协议的内在价值,不能只看其治理代币的价格。价值投资者应把它看作一家“公司”,并考察其“基本面”:
“安全边际”的理念在DeFi世界尤为重要,因为这里的风险是巨大且多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