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 S.A.),简称“巴航工业”。这家来自桑巴国度的公司,是全球航空制造业舞台上一位不容忽视的重量级选手。当我们谈论民用飞机时,人们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欧洲的空中客车(Airbus)和美国的波音(Boeing)这两大巨头,它们如同天空中的“双子星”,主宰着大中型客机的市场。然而,在这双子星的光芒之下,Embraer凭借其在支线飞机领域的卓越建树,稳坐全球第三大商用飞机制造商的宝座,被誉为航空界的“第三极”。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Embraer不仅是一家生产飞机的公司,更是一个研究行业格局、企业护城河以及周期性投资机会的绝佳案例。
要理解一家公司,我们得先翻开它的历史书。Embraer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巴西特色的、从国家意志到市场化搏击的史诗。
Embraer于1969年由巴西政府创建,其初衷十分明确:通过国家力量,建立一个属于巴西自己的航空工业体系。在成立初期,它像一个被精心呵护的孩子,主要为巴西空军生产军用飞机。然而,一个国家的航空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军用领域。Embraer很快将目光投向了民用市场,并开始研发小型通勤飞机。 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巴西国内经济改革,Embraer在1994年完成了私有化。这次变革如同一次“成人礼”,将Embraer从一个受政府保护的国企,推向了全球自由竞争的残酷舞台。正是这次蜕变,激发了公司内部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敏锐度,为其日后成为全球支线客机之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有一款产品定义了Embraer的辉煌,那无疑是其旗下的E-Jet系列飞机。 你可能会问,什么是“支线客机”?简单来说,如果把空中客车A320或波音737这样的大飞机比作连接一线城市(如北京到上海)的“高铁”,那么支线客机就是连接二三线城市(如合肥到厦门)的“动车”。它们座位数较少(通常在70-150座之间),专注于中短途航线,旨在提高区域航空网络的通达性和经济性。 Embraer的E-Jet系列(包括E170, E175, E190, E195及其升级版E2系列)正是这一市场的王者。它凭借卓越的燃油效率、乘客舒适度(著名的2+2座位布局,告别了恼人的中间座位)和可靠性,赢得了全球数百家航空公司的青睐。在全球150座以下的喷气式客机市场中,Embraer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构建了自己坚固的“根据地”。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一家远在巴西的飞机制造商似乎遥远而复杂。但如果我们戴上价值投资的“透镜”,就能发现其独特的投资魅力和分析要点。
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爱谈论“护城河”,即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的持久优势。Embraer的护城河就非常深邃。
这些高耸的壁垒,共同为Embraer构筑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航空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它的景气度与全球宏观经济、油价、地缘政治、甚至流行病(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等因素息息相关。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行业的周期性恰恰是机会所在。当市场因恐慌而过度抛售像Embraer这样的优秀公司时,其股价可能会远低于其内在价值,从而提供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买入点。正如巴菲特所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理解并利用航空业的周期性,是投资Embraer的关键一课。
2018年,波音宣布计划以42亿美元收购Embraer商用飞机部门80%的股份。这笔交易被视为波音对抗空客收购庞巴迪C系列项目的战略举措。然而,这桩“世纪联姻”在2020年4月意外告吹,波音在最后一刻撤回收购要约。 这起失败的并购案,为投资者提供了千金难买的“信息”。
投资是投未来。分析完Embraer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必须抬头看看它将飞向何方。
综上所述,Embraer是一家独特且值得价值投资者关注的公司。它并非那种可以“买了就忘”的股票,但通过深入研究,可以获得丰富的投资洞见。
Embraer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公司不一定都诞生在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地球的另一端,这家巴西雄鹰凭借其专注、创新和韧性,在万米高空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对于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来说,它的航迹中,就隐藏着通往价值发现的航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