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Float

浮存金 (Float),是价值投资界一个充满魔力的词汇,尤其当它和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时。简单来说,浮存金本质上是企业在提供产品或服务之前,提前从客户那里收到的钱,这笔钱在需要支付给客户或供应商之前,可以由企业暂时持有和使用。 它就像一笔无息、甚至可能是负成本的贷款。最典型的例子来自保险公司:我们先支付保费,保险公司把这些钱收拢起来,只有当理赔事件发生时,它才需要把钱付出去。从收到保费到支付赔款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保险公司手中汇集了巨额的资金池,这就是浮存金。这笔不属于保险公司的钱,却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其所用,创造出惊人的投资回报,这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功的核心秘密之一。

浮存金从何而来?保险公司的“免费午餐”

想理解浮存金,最好的起点就是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它完美地诠释了浮存金的产生、积累和其蕴含的巨大能量。

保费先收,赔款后付的时间差

保险这门生意的核心逻辑就是“风险的转移与汇集”。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车祸、疾病、意外等等。为了规避这些潜在的巨大损失,我们愿意支付一笔相对较小的、确定的费用(保费),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想象一下这个简单的场景: 在一个有1000户人家的小镇上,每家都担心自家房屋失火。据统计,小镇每年平均会有一栋房屋发生火灾,重建成本是50万。如果大家各顾各的,那么有一户倒霉的人家就要承担全部50万的损失。 现在,一位聪明的生意人成立了一家“小镇火灾保险公司”。他提议:每户人家每年交550元保费,总共可以收到 1000 x 550 = 55万元。如果年内真的有一栋房屋失火,保险公司就用这笔钱来支付50万的重建费用,还剩下5万元作为公司的运营费用和利润。 在这个模型中,浮存金就诞生了。在年初,保险公司账上就有了55万元现金。而赔款的支付,可能发生在年中的任何一天,甚至如果当年小镇平安无事,一分钱都不用赔。从收到钱到可能付钱的这段时间里,这55万元就是一笔可供保险公司支配的资金。它不属于保险公司(所有权上是负债),但保险公司拥有它的使用权。

聚沙成塔:巨额资金的规模效应

上面只是一个小镇的模型。现在,我们把这个模型放大到一家像中国平安或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GEICO保险公司这样的巨头。它们拥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的客户,每个人都在持续不断地缴纳保费。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资金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且稳定的资金池。 虽然每天都有人在出险、申请理赔,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在缴纳新的保费。对于一个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来说,只要保费的流入能够持续覆盖赔款的流出,这个巨大的资金池(浮存金)就会长期存在,甚至不断增长。这就像一个水库,上游不断有新的水源注入,下游虽然在放水,但只要控制得当,水库的水位就能保持稳定,甚至逐年升高。 这笔巨额、稳定且长期的资金,就是巴菲特口中那个会下金蛋的“鹅”。

浮存金的魔力:为什么巴菲特如此钟爱它?

如果仅仅是获得一笔可以暂时使用的资金,浮存金的故事还不够传奇。它的真正魔力在于其独特的成本结构和与长期投资理念的天作之合。

零成本,甚至负成本的杠杆

在投资领域,杠杆是一个常见的工具,它指的是借入资金来进行投资,以期放大收益。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使用杠杆通常需要支付利息,比如你向银行贷款买房,需要支付房贷利息;证券公司提供融资融券业务,也需要收取利息。 而浮存金,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杠杆——它可能是零成本,甚至是负成本的! 为了衡量浮存金的成本,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关键指标:综合成本率 (Combined Ratio)

这个比率衡量的是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本身是赚钱还是亏钱。

  1. 当综合成本率小于100%时: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在支付了所有赔款和运营开销后,还有的赚。比如综合成本率是98%,就代表每收到100元的保费,最终只花掉了98元,承保业务本身就盈利2元。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不仅免费使用了客户的浮存金进行投资,客户(通过保费)反过来还“付钱”给保险公司,请它代为保管和使用这笔钱。这就是所谓的“负成本浮存金”,是投资的最高境界,也是巴菲特孜孜以求的圣杯。
  2. 当综合成本率等于100%时: 这意味着保费收入正好抵补了所有开支,承保业务不赚不亏。此时,浮存金就是一笔“零成本”的无息贷款。
  3. 当综合成本率大于100%时: 这意味着承保业务是亏损的。比如综合成本率是102%,代表每收100元保费,要亏损2元。此时,浮存金就有了正的成本。这2%的亏损,就相当于为使用这笔浮存金所支付的“利息”。投资团队必须创造出超过2%的投资收益,才能弥补承保亏损并实现最终盈利。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保险业务在过去几十年里,长期保持着极低的综合成本率,很多年份都低于100%,这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成本为负的巨额资本,让他可以从容地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长期投资,创造了惊人的复合回报。

长期主义的完美拍档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长期持有优质企业的股权,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这种策略最怕的就是资金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如果你用来投资的钱是下个月就要还的短期贷款,那么你就无法忍受市场的短期波动,很可能被迫在最糟糕的时候卖出最好的资产。 而浮存金,尤其是来自某些险种(如寿险)的浮存金,具有极强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保单的期限通常很长,理赔的发生也是一个相对平稳、可预测的过程。这赋予了管理者极大的耐心和战略纵深。巴菲特可以利用这笔“别人的钱”,毫无压力地买入他看好的公司(如可口可乐苹果公司)的股票,并持有数十年之久,不必担心因为资金被抽走而中断其投资计划。 可以说,浮存金的长期属性和价值投资的长期理念,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如何在投资中识别和评估浮存金?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虽然不能像巴菲特那样直接运营一家保险公司,但我们可以学会识别并投资那些拥有优质浮存金的企业。

寻找拥有优质浮存金的公司

评估浮存金的“三性”

当我们找到一家拥有浮存金的公司时,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评估其浮存金的质量,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其护城河的深浅。

成本性 (Cost)

这是评估浮存金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稳定性 (Stability)

优质的浮存金应该是稳定且持续增长的。

长期性 (Duration)

资金可被占用的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大。

投资启示与风险警示

浮存金不是免费的午餐,除非……

浮存金的魔力,建立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之上:审慎自律的经营。尤其是对于保险公司,承保纪律是生命线。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能学到什么?

浮存金不仅仅是理解巴菲特和保险股的钥匙,它更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视角,帮助我们洞察商业世界的本质。

  1. 深度理解商业模式: 它教会我们超越利润表上的数字,去探究一家公司现金流的来源和结构。一家能够让客户、供应商“资助”其运营的公司,天生就比那些需要大量垫款给客户(产生大量应收账款)的公司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更低的资金成本。
  2. 认识“耐心资本”的力量: 浮存金的故事雄辩地证明了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本对于实现惊人的复利增长是何等重要。这也启示我们,在自己的投资实践中,应尽可能使用“耐心资本”,避免使用短期借贷资金进行权益投资,从而赋予自己穿越市场周期的能力。
  3. 关注现金流的流向: 在分析任何一家公司时,都可以问一个问题:“在这门生意里,现金是谁流向谁?是公司在为上下游垫资,还是上下游在为公司输血?” 能够持续产生浮存金的公司,往往在产业链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这也是其宽阔护城河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