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通用电气 (General Electric)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简称GE,是一家源自美国的跨国多元化经营巨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由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 在1892年创立的公司。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通用电气不仅是美国工业实力的象征,更是全球投资者心目中“基业长青”的典范,是养老金和共同基金投资组合中雷打不动的“蓝筹股”。然而,从21世纪初开始,这座商业帝国却经历了一场史诗级的衰落,市值蒸发超过90%,最终被迫分拆。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而言,通用电气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它从辉煌顶峰到轰然坠落的全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无比深刻且代价高昂的教训,是理解商业风险、公司治理和投资原则的完美反面教材。

从“必配股”到“教科书式”的衰落

通用电气的兴衰史,是一部浓缩的现代商业传奇,其中充满了英雄、野心、危机与反思。它的故事核心,在于一个工业巨头如何被金融的魔力所诱惑,又最终被其反噬。

“杰克·韦尔奇”时代:帝国的光辉与隐患

如果通用电气的历史是一部电影,那么杰克·韦尔奇 (Jack Welch) 无疑是那位光芒万丈的主角。他在1981年至2001年担任CEO期间,将通用电气打造成了一台精密、高效的“增长机器”。

金融海啸的冲击与“黑匣字”的破裂

韦尔奇在2001年功成身退,将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商业帝国交给了继任者。然而,帝国的根基早已被金融的白蚁蛀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这场危机暴露了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的致命弱点:它本质上是一个缺乏足够监管的影子银行 (Shadow Bank) 体系,严重依赖商业票据 (Commercial Paper) 等短期融资来支持其长期资产。当信贷市场冻结时,通用电气的资金链瞬间断裂,濒临破产。最终,它不得不接受美国政府的紧急救助,这彻底粉碎了其“稳定”和“安全”的神话。投资者第一次惊恐地发现,他们投资的那个卖灯泡和飞机的工业公司,其实是一家高风险的金融机构。

后韦尔奇时代的挣扎与“世纪交易”的溃败

金融危机后,通用电气开始了痛苦的“去金融化”过程,试图回归其工业本源。然而,一系列的战略失误加速了它的坠落。 其中最著名的是2015年对法国阿尔斯通 (Alstom) 电力业务的收购。这笔被誉为“世纪交易”的收购,本意是加强通用电气的核心能源业务,但却成了一场灾难。公司不仅为这笔交易支付了过高的价格,更不幸的是,它买入的时机恰逢全球化石燃料发电市场开始走下坡路。这次失败的并购导致了数百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并最终拖垮了公司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 随后的几年里,坏消息接踵而至:虚报利润的会计丑闻、意外的巨额保险拨备、曾经引以为傲的季度分红被削减至象征性的一美分……通用电气的股价一泻千里,最终在2018年被剔除出它曾待了111年之久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价值投资者的“镜子”:从通用电气学到什么

通用电气的悲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投资启示。正如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所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通用电气,就是那个在金融狂潮中被发现裸泳的巨人。

警惕“明星CEO”与“大到不能倒”的神话

杰克·韦尔奇的光环曾让无数投资者放弃了独立思考,盲目相信他能创造永恒的增长。然而,过于关注领导人个人魅力,往往会忽视企业经营中潜藏的巨大风险。

理解“能力圈”:看不懂的生意不要碰

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的“黑匣子”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核心。连专业的金融分析师都难以完全评估其风险,普通投资者更不可能。

财务报表的“魔鬼细节”:盈利质量比盈利数字更重要

通用电气曾经“完美”的盈利增长曲线,事后被证明是精心修饰的结果,而非健康的内生性增长。

远离“帝国”情结:警惕过度多元化和盲目并购

通用电气无休止的扩张,最终让它变成了一个臃肿、迟钝、难以管理的庞然大物。不同业务之间缺乏协同效应,管理层也无法对所有领域都保持深刻的洞察力,最终导致了像收购阿尔斯通那样的灾难性决策。

结语:废墟上的重生?

面对生存危机,通用电气最终走上了彻底分拆的道路。2023年和2024年,它陆续将旗下的医疗健康业务(GE HealthCare)和能源业务(GE Vernova)分拆上市,仅保留航空航天业务(GE Aerospace)作为公司的核心。 这标志着一个工业巨头时代的终结,也是一次旨在从废墟上重生的勇敢尝试。通过化整为零,新的三家公司变得更专注、更透明,也更容易被投资者理解和估值。 通用电气的故事尚未完全写下终章,但它留给投资世界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它像一座警钟,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唯有坚持原则——理解你所投的、审慎分析财务、保持怀疑精神、并永远对人性的贪婪和自大保持敬畏——才能在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长跑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