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J. Willard Marriott

J. Willard Marriott,中文通常译为J.W.马里奥特,是全球闻名的酒店业巨擘万豪国际 (Marriott International) 集团的创始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投资家,更像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实业家和管理大师。然而,他用一生构建商业帝国的经历,却处处闪耀着价值投资最核心、最朴素的智慧光芒。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马里奥特的故事与其说是一部创业史,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识别和理解“伟大企业”的活教材。他的经营哲学——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债务的审慎态度、对员工和顾客的由衷关怀——共同构筑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商业护城河,为我们揭示了什么样的公司才值得长期持有。

从一个汽水摊到酒店帝国

每一个伟大的商业故事,似乎都有一个不起眼的开端。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从送报纸开始,而马里奥特的故事,则始于一杯冰镇的乐啤露。

9个座位的A&W汽水摊

1927年的华盛顿特区,天气闷热难耐。一位名叫J.W.马里奥特的年轻人,凭借着传教士般的勤奋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注意到这座城市亟需一个能解渴消暑的地方。他倾其所有,并借了些钱,获得了当时颇受欢迎的A&W Root Beer的特许经营权,开了一家只有9个座位的小小汽水摊。 这个故事的第一个投资启示,就在于马里奥特的起步方式。他没有好高骛远地去建造一座大楼,而是选择了一个现金流极好的小生意。汽水成本低、利润高、周转快,能迅速带来正向的现金流。这对于任何初创企业,乃至投资者分析公司健康状况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个能持续产生健康现金流的生意,远比一个只有宏大故事却不断烧钱的公司要可靠得多。 马里奥特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把细节做到极致。他坚持把玻璃杯放在冰柜里冷冻,确保每一杯乐啤露都冰爽刺骨,口感绝佳。这种对产品质量近乎偏执的追求,迅速为他赢得了口碑。然而,当冬天来临,汽水生意一落千丈时,马里奥特再次展现了他的适应能力。他迅速飞到西海岸,从一家墨西哥风味餐厅获得了食谱,开始在他的小店里售卖热食。这家店也因此更名为“Hot Shoppes”,意为“热卖小店”。这个看似简单的调整,却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永远关注顾客的需求,并随之进化

“你好,我是马里奥特”

随着Hot Shoppes餐厅连锁的成功,马里奥特的名声越来越大,但他“深入一线”的习惯却从未改变。他有一句名言:“你必须亲自去看。” 他会随机出现在任何一家餐厅的后厨,戴上白手套检查门框顶部的灰尘,甚至翻看垃圾桶,看哪些菜品被浪费得最多,以此来判断菜单是否需要调整。 他经常站在餐厅门口,微笑着向每一位进来的顾客打招呼:“你好,欢迎光临,我是马里奥特。” 他会亲自为顾客服务,询问他们对食物和服务的看法。这种亲力亲为的管理风格,确保了服务标准在整个连锁体系中的高度统一。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真正关心其核心业务。一位整天待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的CEO,和一位会亲自走访门店、与一线员工和顾客交流的CEO,他们所领导的公司,其长期竞争力是截然不同的。马里奥特用行动告诉我们,卓越的运营和对细节的掌控,是构建品牌和客户忠诚度这种无形资产最坚实的基础。这种由细节堆砌起来的品牌价值,是竞争对手极难模仿的强大护城河。

跨入酒店业的审慎一步

Hot Shoppes的成功并没有让马里奥特冲昏头脑。直到1957年,也就是他创业30年之后,他才迈出了进入酒店业这关键的一步。这次扩张同样充满了审慎的思考。他没有在市中心建豪华酒店,而是观察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随着航空旅行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机场附近住宿。 于是,全球第一家汽车旅馆式的万豪酒店 (The Twin Bridges Marriott motor hotel) 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开业了,紧邻华盛顿国家机场。这个决策完美地体现了“能力圈”“市场洞察”的结合。马里奥特的核心能力是为在途旅客提供餐饮服务,而将这一能力延伸到住宿领域,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他精准地切入了“机场酒店”这一蓝海市场,避开了市中心酒店的激烈竞争。 这种步步为营、经过深思熟虑的扩张,与那些为了“增长”而盲目跨界、大举并购的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价值投资者在评估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也应当如此审慎:这种增长是内生性的、可持续的、符合其核心竞争力的吗?还是仅仅是管理层为了短期股价而进行的鲁莽赌博?

马里奥特的价值投资心法

如果说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是价值投资的理论教父,那么马里奥特就是一位用实业书写价值投资心法的实践宗师。他的经营哲学,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搬进价值投资者的工具箱。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构建无形资产的护城河

“照顾好你的员工,他们就会照顾好你的顾客,生意自然就会兴旺起来。” 这是马里奥特的另一句名言。但他对“照顾”的定义,远不止于薪水和福利。他建立了一套被后人称为“万豪之道” (The Marriott Way) 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关注。 从酒店房间床单的平整度,到走廊地毯的清洁度,再到服务员的一个微笑,马里奥特相信,正是这些无数个微小的细节,共同构成了顾客的整体体验,并最终沉淀为“万豪”这个金字招牌。 在财务报表上,你很难直接量化这种由细节带来的价值。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的任何一个科目里,但它却是一家公司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它能带来更高的客户复购率、更强的定价权和更低的营销成本。当投资者分析一家公司时,除了看数字,更要去感受它的产品和服务。去它的商店逛逛,体验一下它的App,看看社交媒体上用户对它的评价。像马里奥特一样,去“亲自看看”,你或许能发现报表之外的宝藏。

债务?一个需要驯服的猛兽

马里奥特一生都对债务保持着高度警惕。他常说:“我们不想成为业务上最大的人,只想成为最好的。” 他在创业初期就经历了毁灭性的大萧条,深知现金流和稳健财务状况的重要性。因此,他总是尽可能地用自有利润进行再投资和扩张,而不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这种对债务的厌恶,是价值投资者最为看重的品质之一。一家债台高筑的公司,就像一个在钢丝上行走的人,即使业务本身不错,一点风吹草动(比如一次经济衰退或行业低谷)都可能让它万劫不复。相反,一家拥有强劲资产负-债表和充裕现金的公司,不仅能在危机中安然无恙,甚至还能抓住机会,以低廉的价格收购陷入困境的竞争对手,从而变得更强。 下次当你看到一家公司宣布一项雄心勃勃的、由巨额债务支持的扩张计划时,不妨想一想马里奥特的忠告。稳健,往往比“性感”的增长故事更重要

永不停止的进化:从“重”到“轻”的战略转型

马里奥特最令人钦佩的一点,在于他的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万豪集团在他儿子小马里奥特的领导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战略转型,即从“拥有并经营酒店”的重资产模式,转向“管理和特许经营酒店”的轻资产模式 (Asset-Light Model)。 这意味着万豪不再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去购买土地、兴建酒店,而是将“万豪”这个品牌、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预订系统输出给酒店业主,从中收取管理费和特许经营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

这一转型,堪称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投资者,一个伟大的公司不仅要有一个好的起点,更要有持续进化的能力。在分析公司时,我们不仅要看它现在做什么,更要思考它的商业模式是否有弹性,管理层是否有远见,能否在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最优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J.W.马里奥特的故事就像一座宝库,每一位希望通过投资分享伟大企业成长红利的投资者,都应该从中汲取养分。总结起来,他给了我们以下几点至关重要的启示:

归根结底,J.W.马里奥特用他的一生证明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伟大。对于投资者而言,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并长期持有那些正在践行这一真理的伟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