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W. Hammes (约翰·W·哈姆斯) 是一位相对低调但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价值投资家。他并非家喻户晓的华尔街巨星,却凭借一套简单、强大且极其有效的投资框架——“10%税前收益率”法则——在投资界赢得了一批忠实追随者,其中包括著名投资人莫尼什·帕伯莱(Mohnish Pabrai)。哈姆斯的投资哲学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思想的延伸与实践,强调将股票视为企业所有权,并以企业家收购整个公司的视角进行估值。他的方法剔除了复杂的金融模型,直击企业核心盈利能力,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清晰、可执行的价值判断标尺。
在投资世界里,聚光灯总是追逐着像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那样的传奇人物,但在这片光芒之外,总有一些“隐形”的大师,他们默默地实践着最纯粹的投资原则,约翰·哈姆斯便是其中之一。他没有管理着千亿规模的基金,也鲜少在媒体上发表评论。他在威斯康星州经营着自己相对小规模的投资管理公司 Hammes Investment Management,像一位匠人般,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圈,年复一年地创造着卓越的长期回报。 哈姆斯的魅力恰恰在于他的“普通”。他向我们证明,卓越的投资并不需要身处华尔街的漩涡中心,也不需要依赖于内幕消息或复杂的算法。它需要的,仅仅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坚不可摧的纪律。
哈姆斯的投资思想并非无源之水。他深受价值投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股利贴现模型先驱约翰·伯尔·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的影响。他继承了格雷厄姆将股票视为“企业所有权凭证”的核心理念,并将其提炼成一个更易于普通人理解和操作的工具。 同时,哈姆斯也成为了价值投资思想的传播者。尽管他本人非常低调,但他的投资方法通过像莫尼什·帕伯莱这样的知名投资人传播开来。帕伯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哈姆斯的“10%税前收益率”法则是他投资工具箱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这个简单法则帮助他规避了无数陷阱。
这套法则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只投资于那些如果我买下整家公司,其税前利润能为我带来至少10%回报率的生意。 这就是著名的“10-Cap”规则(Cap Rate,资本化率的简称)。让我们把它拆解开来,看看其中的奥秘。
这个概念要求我们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打算全资收购一家公司的企业家,而不是一个只想赚取差价的股票交易者。在这种视角下,你需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我为这家公司付出的总价(买价),相对于它每年能产生的利润,是否划算? 哈姆斯给出的衡量标准是:税前收益率 ≥ 10% 这里的“收益率”计算公式是:
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两个关键指标:
当 EBIT / EV 的结果大于或等于10%时,就意味着这笔“收购”满足了哈姆斯的最低标准。
哈姆斯坚持使用“税前”收益,而非我们更常见的“税后”净利润,这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
假设有一家名为“快乐汉堡”的上市公司,你想用哈姆斯的方法来评估它是否值得投资。
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学公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投资智慧。
这个法则迫使你跳出股价波动的迷雾,从一个企业拥有者的角度去审视投资。你不再关心今天股价涨了1%还是跌了2%,你关心的是:我投入的全部资本,每年能为我产生多少实实在在的利润? 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区分投机者和投资者的分水岭,也是对抗市场先生(Mr. Market)情绪化报价的最好武器。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哈姆斯的10%法则天然地为你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安全边际。一个10%的税前收益率,意味着即便在缴纳了大约20%-30%的企业所得税后,你的税后收益率依然能达到7%-8%。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这个高初始收益率为你提供了犯错的空间:
因为你当初是以一个足够便宜的价格“买入”的,所以即使发生上述情况,你损失本金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
投资中最难的部分往往是“不做什么”。市场每天都充满了各种诱惑:飞涨的科技股、热门的概念、分析师天花乱坠的报告。哈姆斯的10%法则就像一个高效的过滤器,能帮你自动屏蔽掉绝大多数估值过高、充满泡沫的“噪音”。 它强迫你保持纪律和耐心,让你专注于寻找那些被市场暂时冷落或误解的、但基本面依然稳健的公司。你可能会因此错过一些短期热点,但从长期来看,你将更有可能避开那些永久性损失资本的巨大陷阱。
约翰·哈姆斯的投资哲学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约翰·W·哈姆斯是一位真正的投资者,他用自己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投资的真谛在于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好生意的一部分所有权。他的“10%税前收益率”法则,不仅是一个估值工具,更是一套完整的投资哲学。它融合了企业主视角、安全边际思维和逆向投资的勇气。 对于在投资道路上探索的我们而言,哈姆斯就像一位沉默而智慧的向导。他的方法或许不能让你一夜暴富,但它能帮助你建立起一个稳固、理性、可持续的投资框架,让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