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库斯·贝克 (Koos Bekker)

库斯·贝克(Koos Bekker),一位来自南非的传奇企业家和投资家。在投资界,他的名字几乎与一笔交易划上等号——一笔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他所执掌的南非传媒集团Naspers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市场一片哀嚎之际,以区区3200万美元投资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腾讯。这笔投资在随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度增值超过7000倍,为Naspers带来了数千亿美元的回报,也让贝克本人封神。然而,将贝克简单地归为“幸运儿”是远远不够的。他不仅是一位眼光毒辣的投资人,更是一位深刻理解商业演化规律、敢于颠覆自我、并对长期主义抱有极致信念的战略家。他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部值得所有投资者,尤其是价值投资者,反复研读的教科书。

贝克其人:一位“非典型”的媒体大亨

与传统媒体行业中那些作风保守、固守疆土的“老钱”们不同,库斯·贝克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颠覆者气质。他的故事,是从挑战不可能开始的。

打破垄断的创业者

贝克的商业生涯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南非。当时,南非的电视广播业由国家广播公司(SABC)一家独大,内容陈旧,选择有限。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MBA学位的贝克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他认为,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对高质量、多元化的娱乐内容有着强烈的需求。 1985年,贝克与几位伙伴共同创立了南非第一家付费电视台M-Net。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大胆的举动,无异于从巨头口中夺食。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主要面向高收入群体)、提供独家内容(如最新的好莱坞电影和体育赛事直播)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M-Net成功地在垄断的铁幕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并迅速成长为南非最受欢迎的电视频道之一。这段经历不仅为贝克积累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他敢于挑战现有格局、拥抱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核心思维

改造百年老店的变革者

1997年,贝克出任Naspers集团的CEO。当时的Naspers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报业集团,主营业务是报纸和杂志,虽然家大业大,但已经显露出夕阳产业的疲态。贝克上任后,立刻着手对这家“百年老店”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他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浪潮即将席卷全球,传统纸媒的衰落不可避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拥抱变化,将公司的未来赌在代表新方向的互联网和科技领域。于是,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剥离和收缩印刷媒体业务,同时将公司的大量资源投入到全球范围内的新兴互联网公司上。 这个决策在当时遭到了内部许多人的反对,因为这意味着要放弃公司赖以起家的现金牛业务,去投资那些前途未卜、甚至还在亏损的互联网项目。但贝克力排众议,坚信“自我颠覆”好过“被他人颠覆”。正是这种非凡的远见和魄力,才为后来投资腾讯的“神来之笔”埋下了伏笔。

封神之作:3200万美元投中腾讯

如果说执掌M-Net和改造Naspers展现了贝克的企业家才能,那么投资腾讯则将他推上了投资界的神坛。

世纪之交的豪赌

时间回到2001年,全球互联网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惨烈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无数曾经被资本热捧的明星公司倒闭,投资者谈“网”色变,避之不及。此时的腾讯,虽然凭借其即时通讯软件QQ积累了大量用户,但仍然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苦苦挣扎,严重缺乏资金。 就在这个“错误”的时间点,贝克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领导的Naspers向腾讯投资了3200万美元,获得了后者46.5%的股份(后因腾讯后续融资等原因稀释至31%左右)。 为什么贝克敢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下注一家前途未卜的中国公司?这背后是他一以贯之的投资逻辑:

耐心是最好的美德

这笔投资的回报是惊人的。随着腾讯成长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Naspers持有的这部分股权价值也水涨船高,最高时甚至超过了Naspers自身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交易所的市值总和,形成了一个有趣的“腾讯控股的控股公司”现象。 然而,比这笔投资本身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Naspers在持有这笔资产时所表现出的惊人耐心。从2001年投资到2018年首次减持,Naspers一股未卖,整整持有了17年! 在这17年里,腾讯的股价经历了多次剧烈波动,市场也充斥着各种“见好就收”的声音。但贝克和Naspers始终不为所动。他们深刻理解复利 (Compound Interest) 的威力,知道对于一家卓越的成长型公司来说,时间是最好的朋友,过早下车是最大的错误。这种“买了就拿着”的定力,正是价值投资理念的精髓体现,与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所倡导的长期持有思想不谋而合。

贝克的投资哲学与启示

库斯·贝克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有一套清晰、自洽的投资哲学。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学习和理解这些原则,远比打听下一支“腾讯”是谁更有价值。

法则一:放眼全球,深耕“边缘地带”

贝克的投资版图遍布全球,但他特别钟爱那些不被主流视野关注的“边缘地带”——即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他认为,在这些地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完善,更容易找到被低估的、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公司。

法则二:下注于人,与卓越的创始人同行

贝克多次强调,他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于“人”。无论是腾讯的马化腾,还是俄罗斯互联网巨头Mail.ru的创始人,他都将管理层的品质、愿景和执行力放在首位。一个卓越的领导者能够带领企业穿越周期,不断创新和进化,这是企业最核心的护城河 (Moat)。

法则三:洞察趋势,拥抱颠覆性技术

从付费电视到互联网,再到后来的电子商务、金融科技,贝克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变革带来的颠覆性机会。他从不畏惧新事物,并且敢于在趋势的早期阶段下重注。他改造Naspers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有时最大的风险不是拥抱变化,而是固守原地。

法则四:极度耐心,让复利飞轮转起来

贝克用近20年的持股周期,完美演绎了复利的魔力。他曾说:“我们最大的才能就是‘坐得住’。”在投资中,频繁交易往往是财富的腐蚀剂,而找到伟大的公司并长期持有,才是通往财务自由的康庄大道。

法则五:独特的激励机制:不拿薪水,只拿股权

贝克在担任Naspers CEO期间,曾多年不拿一分钱的薪水和奖金,他的薪酬完全与公司的长期业绩挂钩,主要形式是股票期权。这种安排使得他的个人利益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实现了完美绑定。只有公司股价长期上涨,他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结语:一位值得学习的价值发现者

库斯·贝克的故事,远不止于“投中腾讯”的传奇。他是一位真正的价值发现者,其视野超越了传统的财务报表,深入到了对商业模式、人性、技术趋势和全球宏观格局的深刻洞察。 他告诉我们,伟大的投资往往诞生于无人问津的角落,需要逆人性的勇气;他证明了,与卓越的同行者为伴,远比精确地预测市场波动更重要;他更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为“长期主义”和“耐心”这两个价值投资中最朴素、也最强大的信条,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对于每一位行走在投资路上的普通人而言,库斯·贝克的智慧,无疑是一座值得反复开采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