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撒路集团 (Lazarus Group),一个在投资界,尤其是数字资产领域,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它并非一家上市公司或投资基金,而是一个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朝鲜国家背景的顶级网络犯罪组织。这个名字源于《圣经》中死而复生的拉撒路,寓意其攻击行动的끈질김과再生能力。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拉撒路集团的存在,不亚于平静海面上的一头巨鲨,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却是价值的毁灭者。它通过先进的网络攻击手段,从加密货币交易所、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乃至个人投资者的数字钱包中窃取巨额资金,是数字世界中一个巨大的、难以预测的系统性风险源。理解拉撒路,就是理解数字时代投资所面临的一种极端却真实存在的“黑天鹅”风险。
拉撒路集团被全球多家网络安全公司和政府机构认定为由朝鲜政府支持和运作的黑客组织,也被称为APT38。与普通黑客追求炫技或小额利益不同,拉撒路的行动带有明确的“国家意志”——为朝鲜政权赚取外汇,以规避国际社会的严厉经济制裁。这使得他们的攻击行为具备了几个显著特点:
2014年对索尼影业的攻击让他们声名大噪,而2017年席卷全球的“WannaCry”勒索病毒攻击,更是让世界见识了其巨大的破坏力。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真正的噩梦始于其将目光锁定在金融和加密资产之后。
拉撒路集团的“战绩”堪称惊人,他们是数字金融领域的“头号公敌”。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投资者的血本无归。拉撒路集团的存在,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个数字资产投资者的头顶。
作为一本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理念的辞典,我们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篇幅介绍一个黑客组织?因为伟大的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了解拉uschwitz Group这样的极端风险,正是为了帮助我们识别并避开投资中的“死亡地带”。
沃伦·巴菲特反复强调,投资者应该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比如加密货币,你的能力圈不仅应包括理解其技术原理、代币经济学和市场前景,更要包括对其安全风险的认知。 投资一个加密项目,你是否了解:
如果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那么可以说,这个领域很可能就在你的能力圈之外。拉撒路集团就像一个严苛的考官,无情地戳穿那些看似光鲜但安全基础薄弱的项目,也拷问着每一个投资者是否真正理解自己所投的资产。在不了解的地方下重注,无异于蒙眼走钢丝。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安全边际”原则,由“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即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为可能出现的错误判断、坏运气或市场波动提供缓冲。 在传统世界里,一家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的安全边际来自于其品牌、渠道、专利等构成的坚实护城河。即使遭遇重大打击,其价值也很难在一夜之间归零。但在数字世界,情况截然不同。一个DeFi协议,无论其商业模式多有创意,用户增长多快,只要其智能合约存在一个致命漏洞,拉撒路集团这样的攻击者就可能在几小时内抽干其全部资金,使其价值瞬间归零。 在这种“代码即法律”的世界里,安全漏洞就是悬崖。 你的安全边际可能不是股价与价值之间的差额,而是项目代码的坚固程度。拉撒路的每一次成功攻击,都是对数字资产“安全边际”脆弱性的一次血淋淋的展示。它提醒我们,评估这类资产时,必须将这种“归零风险”纳入考量,否则你眼中的“低估”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巴菲特将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比作“护城河”。在加密世界,人们常常将技术领先、社区共识或网络效应视为护城河。然而,拉撒路集团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苛刻的检验标准:一个项目能否在极端威胁下保护用户资产,是其护城河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 一个真正的、宽阔的护城河,应该包含强大的安全壁垒。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也包括治理层面(如快速响应机制、风险基金)和运营层面(如严格的内部安全流程)。如果一个项目的“金库”大门敞开,那么再多的用户、再好的技术也只是为掠夺者准备的盛宴。投资者在选择项目时,应该像考察一座城堡一样,不仅要看它是否宏伟,更要看它的城墙是否坚固,吊桥是否可靠。
虽然拉撒路集团是国家级的对手,普通投资者并非完全束手无策。通过遵循基本的安全准则,可以极大地降低成为受害者的概率。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其著作《三体》中提出了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则: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暴露自己就可能招来毁灭。 某种程度上,当前的数字资产世界就像一座“黑暗森林”。它充满了机遇,但也潜藏着像拉撒路集团这样悄无声息的“猎人”。他们不和你讨论估值,不关心市场情绪,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在你暴露弱点时,夺走你的一切。 因此,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拉撒路集团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它提醒我们,投资的本质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盈利。在拥抱创新、追逐回报的同时,我们必须对风险抱有最深的敬畏。将安全和风险控制置于投资决策的核心,不断加固自己的“能力圈”和“安全边际”,才能在这片机遇与危险并存的“黑暗森林”中,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