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塞尔尼(Lew Cirne),一个在价值投资圈,尤其是在科技股投资者眼中,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基金经理或金融大鳄,而是一位程序员出身的、两度成功创业并将公司带上市的技术奇才。他是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应用性能监控)领域的绝对王者,先后创办了Wily Technology和New Relic两家行业巨头。对于投资者而言,勒·塞尔尼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创始人CEO”的黄金标准、对产品极致追求的工匠精神,以及SaaS商业模式的巨大魅力。研究他,就像是打开了一本教科书,告诉你一家卓越的科技公司是如何从一行行代码成长为一台持续创造价值的“印钞机”的。
在充斥着西装革履的商业世界里,勒·塞尔尼是一个异类。他最广为人知的形象,是常年穿着一件印有公司名 anagram(变位词)的T恤,配上牛仔裤和运动鞋。这身“行头”完美地诠释了他的身份:一个骨子里的极客(Geek),一个始终与代码为伍的领导者。
勒·塞尔尼毕业于美国顶尖的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主修计算机科学。与许多商科出身、擅长资本运作的CEO不同,他的热情和天赋始终在技术和产品本身。他痴迷于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享受编写优雅代码带来的快感。这种特质让他能够深刻理解工程师的思维和软件开发的痛点,从而打造出真正受开发者喜爱的产品。 这种“程序员CEO”(Coder CEO)的身份,是理解他和他的公司的第一把钥匙。在科技行业,由技术专家掌舵的公司往往能更好地把握技术趋势,并构建起以产品为核心的强大企业文化。从早年的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到Meta Platforms的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我们都能看到技术领袖对公司发展的深远影响。勒·塞尔尼正是这一类领袖的杰出代表。
一个有趣且广为流传的细节是,他的第二家公司“New Relic”这个名字,正是他自己名字“Lew Cirne”的变位词。这不仅是一个巧妙的文字游戏,更是一种宣言:公司就是他个人理念的延伸,是他倾注心血的作品。这种个人与公司的深度绑定,正是“创始人CEO”最迷人的特质之一。他甚至有一个著名的习惯,就是在各种公开场合穿着印有“New Relic”不同变位词(如“Relic New”、“Worn Cile”等)的T恤,这既是他独特的个人品牌,也潜移默化地向外界传递着公司轻松、有趣且充满创造力的极客文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APM或许是个陌生的缩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软件应用的“心脏监护仪”。当你的网站变慢、App崩溃或者在线交易失败时,APM工具就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迅速定位问题出在哪段代码、哪个服务器上,帮助工程师快速修复。这是一个技术门槛极高,但对于数字化时代的企业而言又至关重要的领域。勒·塞尔尼正是在这个黄金赛道上,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精彩好戏。
1998年,勒·塞尔尼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Wily Technology。当时,随着互联网泡沫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搬到线上,软件系统的复杂性急剧增加。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公司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勒·塞尔尼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痛点。 Wily Technology开创性地推出了Java性能诊断工具,让开发者能够“透视”正在运行的复杂应用程序,极大地提高了问题排查的效率。公司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成为APM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2006年,Wily被IT管理软件巨头CA Technologies以3.7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这次成功的退出,为勒·塞尔尼带来了财务自由,也证明了他在APM领域的远见和技术实力。然而,被大公司收购后的经历并不愉快。他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创新速度和工程师文化,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逐渐被消磨。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二次创业埋下了伏笔。
在享受了短暂的“退休”生活后,勒·塞尔尼对技术的热情以及对Wily被“扼杀”的惋惜,让他决定重返战场。2008年,他带着对APM市场更深刻的理解,创立了New Relic。 这一次,他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相较于Wily时代昂贵且部署复杂的传统软件模式,New Relic采用了当时正崭露头角的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
这一模式的创新,彻底改变了APM市场的游戏规则:
New Relic凭借其出色的产品体验和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迅速席卷市场,成长速度远超当年的Wily。2014年12月,New Relic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勒·塞尔尼也由此成为硅谷最受尊敬的创始人之一。公司的业务也从最初的APM,扩展到覆盖日志管理、基础设施监控等领域的全方位可观测性 (Observability)平台,继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勒·塞尔尼的创业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励志传奇,更是一座蕴含着丰富投资智慧的金矿。它完美诠释了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的教诲:“我们寻找的是那些拥有无法被轻易攻破的‘护城河’的伟大企业。” 而勒·塞尔尼,正是一位顶级的“护城河”挖掘与建造大师。
在分析一家公司时,尤其是科技公司,管理层的质量至关重要。而创始人亲自担任CEO,往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信号。
投资小贴士: 在研究一家公司时,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创始人是否还在公司?他/她在管理层担任什么角色?他/她持有多少股份?他/她最近是在增持还是减持?他/她对公司的未来是否有清晰、令人信服的规划?
如果说押注创始人CEO是一笔好投资,那么押注一位成功的“二次创业者”,则可能获得更高的确定性。勒·塞尔尼的经历就是绝佳的例子。
投资小贴士: 当你发现一位有过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再次投身于同一个或高度相关的领域时,请务必给予特别关注。这往往意味着一个经过市场验证的领导者,带着升级后的“武器库”,准备打一场更有把握的仗。
New Relic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SaaS商业模式的优越性。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SaaS模式的内在逻辑,是发掘下一支“New Relic”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SaaS公司,其财务报表背后隐藏着几个关键的魔力指标:
投资小贴士: 分析SaaS公司时,不要只看传统的市盈率(P/E)。你需要像侦探一样,去挖掘公司的年报和电话会议纪要,寻找NDR、客户数量、LTV/CAC等关键运营数据。这些数据更能揭示一家SaaS公司真实的增长质量和长期潜力。
勒·塞尔尼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投资标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伟大的领袖。他用自己的职业生涯证明,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和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洞察,是构建商业帝国最坚实的地基。他不仅仅是一个会写代码的工程师,更是一位拥有卓越商业远见的战略家。 对于我们价值投资者而言,学习勒·塞尔尼,就是要学会超越冰冷的财务数字,去理解一家公司的灵魂——它的文化、它的产品哲学、它的领导者。因为最终,正是这些看似“务虚”的定性因素,决定了一家公司能否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不断地为股东创造卓越的价值。投资一家公司,归根结底,是投资于它的未来,更是投资于创造这个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