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Display(乐金显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创新公司,隶属于韩国LG集团。作为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核心参与者,LG Display主要从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视、桌面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汽车和商用显示等领域。对于投资者而言,LG Display不仅是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不可或 outubro 的一环,更是一个研究周期性行业(Cyclical Industry)特性的绝佳范本。它的股价和利润如过山车般起伏,深刻地揭示了技术变革、全球竞争和供需关系如何共同塑造一个行业的命运。
每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有一部跌宕起伏的成长史,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也不例外。它的故事,就是一部围绕着“屏幕”展开的,关于技术、资本和竞争的宏大叙事。
LGD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5年LG Electronics(乐金电子)设立的研发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全球掀起了液晶显示的浪潮,LGD的前身LG.Philips LCD(由LG电子与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合资成立)应运而生。凭借韩国企业标志性的高效执行力和大规模投资,LGD迅速崛起,与老对手Samsung Display(三星显示)一同称霸全球LCD市场,将日本的先行者们甩在身后。 在那个“得面板者得天下”的时代,拥有稳定、高质量的LCD面板供应是所有电视和PC厂商的命脉。LGD凭借其庞大的产能和先进的技术,建立起了强大的规模优势,这在当时构成了它坚实的护城河(Moat)。
然而,科技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当LCD技术日趋成熟,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时,LGD做出了一个改变其命运的决定:全力押注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 OLED与LCD有着本质的不同。简单来说,LCD需要背光源照射液晶分子来显示图像,像是一个需要灯箱的皮影戏;而OLED的每个像素点都能自己发光,像是一个由无数个微型彩色灯泡组成的画板。这种“自发光”特性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对比度(纯粹的黑)、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广的视角和更轻薄的设计,甚至可以实现柔性弯曲。 当三星显示选择将OLED技术主要应用于中小尺寸的手机屏幕时,LGD则勇敢地选择了技术难度和投资额都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大尺寸OLED面板,主攻高端电视市场。这是一场豪赌。在最初的几年里,LGD饱受良品率低和生产成本高昂的困扰,巨额的资本支出(CAPEX)拖累了公司财报,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但最终,LGD坚持了下来,并一度成为全球唯一能够大规模量产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的厂商,成功占领了高端电视市场的制高点。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理解LGD,关键在于理解其深刻的“周期性”烙印。它的股价表现不像消费品公司那样平稳增长,而是呈现出剧烈的波峰和波谷。
显示面板行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产业,其景气周期由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驱动,宛如一场永不落幕的舞蹈。
LGD的财务报表就是这个周期的最佳见证。在景气年份,它能创造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而在萧条年份,它同样能录得数十亿美元的亏损。这种剧烈的波动性,对投资者的认知和心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面板制造需要投资巨大的工厂和昂贵的精密设备,这构成了LGD的“重资产”商业模式。
沃伦·巴菲特钟爱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企业。那么,LGD的护城河究竟如何呢?
LGD最核心的护城河,无疑是其在大尺寸OLED领域积累多年的技术优势和专利组合。OLED的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涉及材料、设备、工艺控制等多个方面,良品率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这种技术领先地位,使其在高端电视面板市场拥有强大的定价权(Pricing Power),这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在多年时间里,几乎所有非三星的高端OLED电视品牌,背后都有LGD的身影。
然而,没有一条护城河是永恒的。LGD的优势正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
投资LGD这样的周期股,就像在惊涛骇浪中冲浪,刺激与风险并存。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曾告诫普通投资者,要对周期股格外小心,因为人们极易将周期的顶部误判为企业基本面的永久性好转,从而在高位买入。
投资周期股的核心策略,是践行逆向投资(Contrarian Investing)的精髓:在行业最萧条、市场最悲观、公司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买入。这通常是股价最便宜的时候。
在此时买入,你可能是在买入一家正在亏钱的公司,但这正是其股价可能远低于其真实价值的时刻。
对于周期股,传统的市盈率(P/E Ratio)估值法很容易失效。
更为稳健的估值工具是市净率(P/B 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