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Li Lu Investment Style),即“李录投资风格”,并非一个官方的金融术语,而是投资界对著名华裔投资家李录先生投资哲学与实践的归纳与尊称。李录是喜马拉雅资本(Himalaya Capital)的创始人,被誉为查理·芒格思想最正统的继承人之一。LIS的核心是深度根植于价值投资的土壤,它融合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念、沃伦·巴菲特的“优质企业”思想,并尤其深刻地体现了查理·芒格的跨学科“思维模型”智慧。它主张通过极其深入、诚实的基础研究,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寻找拥有宽阔且持续加深的护城河、由德才兼备的管理层运营的伟大企业,并以极度专注的仓位长期持有,从而分享企业内在价值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复利回报。
如果说价值投资是一座宏伟的宫殿,那么LIS无疑是其中最得芒格神髓的厅堂。李录先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查理·芒格是其一生的导师,他的投资思想体系几乎完全建立在芒格的智慧之上。因此,理解LIS,首先要理解它如何将芒格的抽象智慧,转化为可执行的投资纪律。 与许多仅仅关注财务报表的投资者不同,LIS的起点是一种世界观。它认为,投资并非一个纯粹的数字游戏,而是对商业世界、人类社会乃至人性的深刻洞察。这正是芒格所倡导的“普世智慧”——构建一个由多个不同学科(如心理学、历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重要理论构成的“思维模型网格”(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 LIS正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它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不会只问“这家公司明年能赚多少钱?”,而是会提出一连串更根本的问题:
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方式,以及从多个维度审视问题的习惯,使得LIS能够穿透短期市场波动的迷雾,直达商业的本质。它继承了芒格“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的逆向思维精髓,强调避免愚蠢远比追求聪明更重要。在投资决策中,LIS会首先列出可能导致投资失败的所有因素,并逐一排除,以确保最终的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在芒格智慧的宏观指导下,LIS构建了一套清晰、严苛的投资筛选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就像三条腿的凳子,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一个成功的长期投资决策。
“护城河”(Moat)这个概念由巴菲特发扬光大,它指的是企业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攻击、从而长期保持高利润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在LIS的体系中,对护城河的要求尤为严苛。它寻找的不仅仅是存在护城河的公司,而是那些护城河既深又宽,并且还在不断加深加宽的“伟大生意”。 想象一下一座中世纪的城堡,它的护城河不仅要宽到让敌人难以逾越,深到让敌人无法涉水,河里最好还养着鳄鱼,城墙上则有弓箭手日夜巡逻。LIS眼中的伟大生意就是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这些护城河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LIS会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一家公司的护城河究竟是什么,它的“根”扎在何处,以及它在面对技术变革和行业演进时的韧性。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李录对比亚迪(BYD)的早期投资,他看到的不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更是一家在电池技术、半导体和垂直整合能力上构筑了深厚护城河的科技公司。
如果说护城河是城堡的防御工事,那么管理层就是守城的将军和士兵。在LIS看来,投资一家公司,本质上就是与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合伙。你愿意和一个既无能又不可靠的人做生意伙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此,LIS对管理层的考察是全方位且极其挑剔的。它关注两个核心维度:“德”与“才”。
LIS会通过阅读创始人多年的访谈、股东信,研究他们的过往决策,甚至与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访谈,来拼凑出一个关于管理层真实品性的完整拼图。对于LIS而言,一个平庸的管理层足以毁掉一条再宽的护城河。反之,一个卓越的管理层,则能不断地为企业加深护城河。他们寻找的是那种可以把毕生财富和声誉都托付给的“船长”。
“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是价值投资的又一基石。它的理念很简单:你不必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但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知识的边界在哪里。 LIS将这一原则奉为圭臬。李录先生曾表示,他一生中真正研究透彻、敢于下重注的行业和公司屈指可数。这背后是超乎常人的智力谦逊和纪律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机会”在向投资者招手,但LIS选择对绝大多数诱惑说“不”。 构建能力圈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要求:
对于LIS来说,投资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抓住每一个机会,而在于当那个同时满足三大支柱、且价格合理的伟大机会出现在你的能力圈内时,你敢于用“大铁锤”狠狠地砸下去。
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严苛的筛选标准,最终必然会导向一种与众不同的投资组合实践。LIS的实践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极度专注与长期持有。 这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所倡导的“分散化”背道而驰。为什么?因为LIS认为,真正的低风险并非来自于持有大量平庸的公司,而是来自于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少数几家你深度理解的、卓越的公司。 当你花费数年时间,确认了一家公司同时拥有坚固的护城河、卓越的管理层,并且它恰好在你的能力圈之内时,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如果你此时只投入1%的仓位,那才是最大的风险——浪费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因此,LIS的投资组合通常只包含极少数几家公司,每一笔投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重仓。 而一旦做出投资决定,LIS的持有期几乎是“永久”。这并非是说买了就不管了,而是基于一种企业所有者的心态。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护城河和管理层——没有发生负面变化,那么短期的股价波动,甚至数年的横盘,都不过是`市场先生 (Mr. Market)`时而躁狂、时而抑郁的情绪发作而已,与企业的内在价值增长无关。长期持有能够让复利的魔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频繁交易带来的成本和税收损耗。
普通投资者虽然没有像李录先生那样的资源和精力,但LIS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基本原则,对我们每个人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都有着巨大的启示。
不要把投资当成看K线图的赌博,而要把它当成一项严肃的商业调查。在你投入真金白银之前,试着回答前面提到的那些关于生意本质的问题。去阅读公司的年报(尤其是管理层讨论部分)、去了解它的竞争对手、去试用它的产品。像一个侦探一样,从公开信息中寻找线索,拼凑出商业的全貌。
投资的智慧,远在投资之外。广泛地阅读,尤其推荐阅读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 (Poor Charlie's Almanack)》。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和市场大众的非理性行为;学习一些历史,可以让你对商业周期和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知识越广博,你看待问题的视角就越多维,决策的质量就越高。
LIS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投资机会是稀少的。在没有好的机会出现时,最好的投资就是不投资。你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去学习、去研究、去等待。等待市场犯错,给你一个用“4毛钱买1块钱东西”的机会。同样,买入之后,你也需要有耐心去持有,忍受波动,静待花开。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诚实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圈,不懂的就承认不懂。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在市场贪婪时保持警惕,在市场恐惧时克服恐慌。投资是一场终生的修行,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市场,而是镜子里的那个人。 总而言之,LIS不仅是一套投资方法论,更是一种追求真理、保持谦逊、坚守正直的价值体系。它告诉我们,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理性的思考,普通人也能够在投资这场“思维的游戏”中,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