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 Coffee(下文简称Manner),一家崛起于上海的中国精品咖啡连锁品牌。它如同一位特立独行的“咖啡师”,在巨头林立、资本喧嚣的中国咖啡市场中,凭借其“高品质、低价格、小门店”的独特配方,精准地调制出了一杯深受都市白领喜爱的“价值之选”。Manner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对传统咖啡店运营成本结构的一次精妙解构与重组。它摒弃了宽敞的社交空间,将核心聚焦于咖啡本身,通过极致的运营效率,将节省下来的成本(如高昂的租金)回馈给消费者,从而在星巴克(Starbucks)所代表的“第三空间”体验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所代表的“互联网闪电战”模式之间,开辟出一条专注于产品和效率的第三条道路。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Manner不仅是一个消费品牌,更是一个教科书级的商业案例,生动地诠释了如何通过精简的模式、强大的产品力和清晰的品牌定位,构建起一道深邃的商业护城河。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总在寻找那些能用最聪明的办法,为顾客创造最大价值,并最终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的公司。这正是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的精髓。Manner的故事,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范本。它没有复杂的互联网故事,也没有燃烧巨额资本的补贴大战,它的成功秘诀,就藏在每一家小而美的店面和每一杯醇香的咖啡里。让我们像一位严谨的基金经理一样,剖析Manner的商业模式,看看它究竟做对了什么。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我喜欢的生意是那种简单、可预测、利润率高,并且只需要少量资本投入的。” Manner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这位投资大师的偏好。
坪效,是零售行业的黄金指标,指的是每平方米面积上产生的营业额。坪效越高,意味着店铺的吸金能力越强。Manner正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轻资产(Asset-Light)模式是近年来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商业策略,它指的是企业不持有或少持有重型资产(如土地、厂房、大量设备),而是通过品牌、技术、管理等输出,实现快速扩张和高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 Manner的小店模式,就是一种典型的轻资产运营。每一家新店的投入相对较小,投资回收期短。这使得Manner能够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以较低的风险在城市的核心商业区迅速“播种”、快速复制。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公司可以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每一分投入的资本都能产生更高的回报,这正是价值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特性。
一家公司能否长期保持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来抵御竞争对手的攻击。Manner看似简单的模式背后,其实隐藏着多重精心构建的护城河。
在商业世界里,“性价比”是无坚不摧的武器。Manner将这件武器运用到了极致。
如果说性价比是Manner吸引顾客的钩子,那么产品和品牌就是留住顾客的绳索。
公司的灵魂在于其创始人和管理层。Manner的创始人韩玉龙和陆剑霞夫妇本身就是资深的咖啡师和咖啡烘焙师。
当然,即便是最优秀的公司,前行的道路上也不会一帆风顺。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Manner面临的潜在风险。
中国的咖啡市场已经从一片蓝海,迅速染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红海市场(Red Ocean Market)。
可扩展性(Scalability)是所有成长型公司的甜蜜与烦恼。当Manner从几十家店扩张到上千家店时,挑战也随之而来。
Manner已经吸引了包括今日资本(Capital Today)、美团龙珠(Meituan Longzhu)在内的顶级投资机构。资本的注入为Manner的扩张提供了弹药,但同时也带来了增长的压力。
尽管Manner尚未上市,普通投资者还无法购买其股票,但分析它的商业模式,能给我们带来宝贵的投资启示,帮助我们在公开市场中更好地识别“好生意”。
总而言之,Manner Coffee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杯提神的饮料,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价值投资的生动课程。通过解剖这只“麻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构成一家伟大公司的基本要素,并将这些认知,运用到我们未来的每一次投资决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