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365(英文原名:Microsoft 365),是科技巨头微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项核心订阅服务。您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办公软件全家桶”的超级会员。它不仅仅包含了我们耳熟能详的Word、Excel、PowerPoint三件套,还捆绑了OneDrive云存储、Teams协作工具以及一系列基于云端的企业级服务。其本质,是一次从“一次性售卖软件许可”到“持续性提供服务订阅”的商业模式革命。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微软的增长曲线,也为我们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伟大企业如何构建并拓宽其护城河的绝佳范本。
要理解Microsoft 365(下文简称M365)的投资价值,我们必须先坐上时光机,回到它的“前世”——传统的Office软件时代。
还记得吗?在十几年前,我们想要使用Office,需要去电脑城购买一个印着“Office 2007”或“Office 2010”的包装盒,里面装着一张光盘和一串长长的激活码。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永久许可制”。 对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一次性投入几百甚至上千元,买断这个版本的使用权。但对微软而言,这种模式存在几个显而易见的痛点:
这种“一锤子买卖”就像是猎人打猎,饱一顿饥一顿,充满了不确定性。
M365的推出,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它引入了在软件行业大行其道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 您可以这样理解:过去买Office,像是买一头牛,一次性付出很高,但牛永远是你的(虽然它会老)。而现在订阅M365,则像是每天订新鲜牛奶,每次付钱不多,但只要你想喝奶,就得一直订下去。 这场从“卖牛”到“送奶”的转变,对微软来说堪称神来之笔:
这场革命,把微软从一个周期性的软件销售商,转型成了一个拥有强大黏性的服务提供商,这正是价值投资理念所推崇的理想商业模式。
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说,他寻找的是“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伟大企业”。M365业务,就是这样一座用代码和商业模式构筑的坚固城堡。
护城河是保护一家公司免受竞争对手侵蚀的结构性优势。M365的护城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可能是M365最深的一条护城河。想象一下,一家拥有5000名员工的公司决定弃用Office,改用其他办公软件。这意味着:
正是因为切换的痛苦远大于省下的订阅费,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用户都会被“锁定”在M365的生态里。
当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提升时,网络效应就出现了。Office文档格式(.docx等)是全球商业世界的“普通话”。你给客户发送一份合同,给同事分享一份报告,默认就是这个格式。你根本不用担心对方打不开。这种全球性的标准,使得任何挑战者都难以立足。新用户为了能和世界无缝协作,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入这个网络,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价值。
“做个PPT”、“拉个Excel表”、“写个Word文档”,这些动词已经说明了一切。微软的Office品牌,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与“办公生产力”这个概念划上了等号。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认知,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资产,能极大地降低获客成本,并带来用户天然的信任感。
一家伟大的公司,不仅要有护城河,还要有出色的盈利能力。M365在这方面同样是教科书级别的。
软件业务最美妙的地方在于其近乎为零的边际成本。开发一套M365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但多服务一个新订阅用户,微软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微乎其微——几乎就是一点点服务器和带宽的费用。这意味着每增加一笔订阅收入,绝大部分都会转化为利润。
凭借上述坚固的护城河,微软拥有了其他企业梦寐以求的定价权。由于用户被深度锁定,且M365提供的价值远超其价格,微软可以周期性地、小幅度地提高订阅费用,而不用担心大量客户流失。对于一个企业客户来说,每个员工每月多付一两美元,相比更换整个办公系统的巨大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持续提价的能力,是公司利润长期增长的强大引擎。
数亿用户每月或每年准时支付的订阅费,汇集成了一条永不枯竭的“现金流之河”。这笔巨额、稳定的现金,让微软可以从容地进行新的研发、收购有潜力的公司(如收购LinkedIn、GitHub),或是通过分红和股票回购来回报股东,形成一个完美的价值创造飞轮。
分析M365这样的案例,不是为了让你马上去买微软的股票,而是为了学习如何像一位专业的投资家那样去思考。
M365的成功,验证了订阅制商业模式的优越性。在你的投资雷达上,可以特别关注那些拥有类似模式的公司。无论是软件行业的Adobe,流媒体领域的Netflix,还是零售业的Costco(其会员费本质上也是一种订阅),它们的核心逻辑都是通过提供持续的价值来换取稳定、可预测的经常性收入。
研究一家公司时,不要只看它当前的产品有多酷炫,而要深入思考它的护城河在哪里,有多深。问自己几个问题:
只有那些拥有真正护城河的公司,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抵御竞争,持续创造价值。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Peter Lynch)提倡“投资你所了解的”。M365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你每天在工作中可能都离不开它,你亲身体验了它的不可或缺。这种“被它黏住,想走都难”的感觉,本身就是最直观的投资洞察。下次当你对某个产品或服务产生类似的依赖感时,不妨多问一句:“它的背后,是不是一家值得研究的好公司?”这或许就是你下一个伟大投资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