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R公司 (NCR Corporation),全称为“国际收银机公司”,是一家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美国科技企业。它最初以发明和制造机械收银机闻名于世,一度是全球商业交易技术的绝对霸主。如今,NCR已转型为一家为银行、零售和餐饮等行业提供软件、硬件及服务的综合性企业,其产品覆盖了自动柜员机(ATM)、销售终端(POS)系统、自助服务亭和相关软件解决方案。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NCR公司的发展史犹如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它完美演绎了一家伟大企业如何因技术变革而陷入困境,又如何在困境中挣扎转型。更重要的是,围绕它发生的一桩世纪并购案,成为了沃伦·巴菲特警示后人的经典反面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护城河、企业转型和并购风险的深刻启示。
NCR的故事,是美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兴衰,是技术浪潮下企业命运的缩影。
NCR的创始人约翰·亨利·帕特森(John H. Patterson)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1884年,他收购了一家生产简陋收银机的公司,并将其更名为“国家收银机公司”(National Cash Register)。帕特森并非发明家,但他是一位营销天才。他意识到,收银机的核心价值不在于记录收入,而在于防止员工偷窃,帮助店主实现精细化管理。 他围绕这一痛点,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销售团队。NCR的销售人员不仅是推销员,更是企业管理顾问,他们向小店主们兜售“诚实”和“效率”的理念。凭借着强大的产品和无孔不入的销售网络,NCR迅速垄断了市场,其本身也成为了一种商业标准的代名词。在机械时代,NCR凭借其专利、品牌和销售渠道,建立了一条深不可测的护城河。
然而,成功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当世界从机械时代迈向电子时代,再进入计算机时代时,NCR这头“巨兽”却显得步履蹒跚。
尽管NCR后来也努力追赶,进入了计算机和数据处理领域,但它已然失去了昔日的霸主地位,沦为一家在激烈竞争中挣扎的传统科技公司。
1991年,当时的电信巨头AT&T向NCR发起了一场充满敌意的收购。AT&T的管理层雄心勃勃,他们预见到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将是未来趋势,希望通过收购NCR这家计算机公司,强强联合,打造一个无人能及的科技帝国。 这桩交易在当时被誉为“世纪联姻”,AT&T为此付出了74亿美元的天价。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也纷纷唱好,认为这将创造巨大的“协同效应”——一个在评估并购案时经常被滥用,但很少能真正实现的美好词汇。
然而,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和谐。最终,它没有创造价值,反而毁灭了巨额的股东价值。失败的原因值得每一位投资者深思:
最终,在经历了多年的亏损和挣扎后,AT&T于1996年底被迫将NCR分拆出去,重新成为一家独立公司。此时,NCR的市值仅剩约34亿美元,AT&T在这笔交易中亏损超过40亿美元。 巴菲特后来多次引用这个案例来阐述他的投资哲学,他警告说:“收购方高管的勃勃野心,往往是股东财富的毁灭者。” 这起并购案完美诠释了他为何对那些缺乏清晰逻辑、仅仅为了“转型”或“协同”而进行的大型并购抱持极大的怀疑态度。
经历了与AT&T的失败婚姻后,独立的NCR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转型之路。它试图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中,为自己找到新的定位和护城河。
今天的NCR,业务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收银机。它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
公司的核心战略,是从过去“卖硬件”的一次性交易模式,转向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的订阅模式,以获取更稳定、可持续的经常性收入。2023年,公司更是进一步将业务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一家专注于数字商务,另一家则聚焦于传统的ATM业务,以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评估今天的NCR是一项复杂的功课。它既有吸引人的一面,也充满了挑战。
投资者在分析当下的NCR时,需要像侦探一样去寻找答案:
NCR公司百年来的风雨历程,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四条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