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Oravel Stays Private Limited),一家总部位于印度的跨国连锁酒店公司。从商业模式上讲,OYO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酒店自建自营者,而是一个酒店整合与特许经营平台。它通过与大量无品牌或经营不善的廉价酒店合作,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改造、品牌包装和技术赋能,然后将这些客房以“OYO”的统一品牌在自有平台和第三方渠道上销售。OYO的核心故事,就是试图用科技和资本的力量,去整合、改造并升级全球范围内极度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的廉价酒店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可预期的、标准化的住宿体验,同时也为小酒店业主带来更高的入住率和收入。
每个引爆资本市场的故事,通常都有一个传奇的开端,OYO也不例外。 它的创始人Ritesh Agarwal(中文名:李泰熙),是一位“别人家的孩子”的反面教材。这位老兄19岁时就从大学辍学,拿着一笔由投资人Peter Thiel设立的奖学金,在印度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痛点:印度的经济型酒店市场虽然庞大,但极度缺乏标准化,旅客预订酒店就像开盲盒,干净、安全、有热水淋浴和Wi-Fi这些基本需求都无法保证。 于是,OYO的“性感”商业模式应运而生:
这个“用科技改造传统行业”的故事,加上轻资产、高成长的特性,完美地搔到了风险投资 (VC) 的“G点”。很快,资本市场的巨鲨闻腥而来,其中最重量级的便是来自日本的软银集团 (SoftBank Group) 及其掌门人孙正义 (Masayoshi Son)。在孙正义和他掌管的千亿美元巨无霸基金——愿景基金 (Vision Fund) 的加持下,OYO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融资。 手握重金的OYO,开启了一场被硅谷精英奉为圭臬的增长策略——闪电式扩张 (Blitzscaling)。其核心思想是:在市场窗口期,不惜一切代价(通常意味着巨额亏损)追求增长速度,以最快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形成网络效应,从而击败所有竞争对手,最终实现赢家通吃。在资本的催化下,OYO的红色招牌如病毒般蔓延,从印度迅速扩张到中国、东南亚、欧洲乃至美国,其客房数量一度号称超过全球所有顶级连锁酒店集团的总和。一时间,OYO的估值飙升至百亿美元,成为全球最耀眼的创业明星之一。
然而,当资本的潮水开始退去,人们才发现,那个在沙滩上裸泳的,正是OYO自己。它那看似完美的商业模式,在疯狂扩张的压力下,其内在的矛盾和缺陷被急剧放大,最终变成了对各方参与者而言都难以吞咽的苦果。
最初,小酒店业主们视OYO为救世主,但很快,他们发现自己请来的可能是一尊“瘟神”。
消费者是OYO故事的另一端,他们的体验也经历了一场从惊喜到惊吓的过山车。
对于为这一切买单的投资者而言,OYO的故事是一场典型的、由“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情绪驱动的豪赌。 投资的逻辑极其简单粗暴:只要OYO的房间数量、覆盖城市数量等增长指标持续飙升,它就能获得更高的估值,吸引下一轮融资。这是一种典型的成长股投资叙事,市场关注的不是公司现在是否盈利,而是它未来的市场规模和垄断潜力。 然而,这种叙事忽略了最根本的商业常识: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利润,而不是烧钱制造数据。 OYO的财务报表显示,其收入虽然飞速增长,但亏损的扩大速度更为惊人。为了维持增长,它需要不断地投入巨资进行市场营销、补贴酒店业主和消费者。这种商业模式在根子上就是不可持续的。当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投资者开始回归理性,要求看到清晰的盈利路径时,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增长神话便会瞬间崩塌。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OYO的案例并非只是一个遥远的创业故事,而是一个充满深刻教训的活教材。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在资本狂热时期,许多看似光鲜的商业模式背后隐藏的致命缺陷。
闪电式扩张本身并非贬义词,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价值投资大师,如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他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始终强调企业应构建一条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 (moat)。这条护城河是通过卓越的品牌、独特的技术、低成本的运营或强大的网络效应,长期稳健地建立起来的。 而OYO的扩张,是通过“烧钱”这种最脆弱的方式实现的。它没有时间去沉淀品牌信誉,没有精力去打磨运营细节,更没有建立起与合作伙伴(酒店业主)之间稳固的信任关系。这种用资本催熟的规模,不仅不是护城河,反而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本中心和管理黑洞。
单位经济模型 (Unit Economics) 是一个听起来很高深,但实际上非常朴素的概念。它衡量的是企业每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是赚钱还是亏钱。对于OYO来说,这个“单位”就是一间客房。 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其单位经济模型必须是正的。也就是说,从每间客房的预订中获得的收入,在扣除给酒店业主的分成、营销成本、运营成本、技术成本等所有相关费用后,应该是盈利的。 OYO的模式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为了吸引酒店业主,它提供了高额的保底收入;为了吸引消费者,它进行了大量的折扣补贴。这导致其单位经济模型很可能是负数——每多卖出一间房,公司就多亏一份钱。在这样的模型下,规模越大,亏损越多。
OYO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