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Play-to-Earn

Play-to-Earn (P2E),中文可译为“边玩边赚”。这是一种在区块链游戏(GameFi)领域兴起的新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它将游戏从单纯的娱乐消费活动,转变为一种可能产生真实经济回报的活动。在P2E模式下,玩家通过投入时间和技巧进行游戏,可以获得以加密货币非同质化代币(NFTs)形式存在的数字资产。与传统游戏中虚拟道具的所有权归属于游戏公司的封闭体系不同,P2E模式借助区块链技术,将这些数字资产的真正所有权赋予了玩家。这意味着玩家可以将这些资产在第三方市场上自由交易、出售,从而将游戏中的努力和成就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价值。

P2E:一场游戏,一场“工作”?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传统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资深玩家。你日夜奋战,终于打到了一把稀有的“霜之哀伤”宝剑。这把剑在游戏里威力无穷,让你所向披靡,但它的所有权本质上仍属于游戏开发商暴雪娱乐。你不能把它挂在闲鱼上卖掉,任何私下交易都处于灰色地带,不受保障。 现在,我们进入P2e的世界。P2E就像是把这种地下“打金工作室”的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变得合法、透明且全球化了。你在游戏里获得的那把神兵利器,不再是一行代码,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NFT。它记录在公开的区块链上,你,且只有你,拥有它。你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它带到任何支持该资产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卖给全球任何一个感兴趣的买家,换成以太坊(Ethereum),再换成你银行账户里的人民币。 这听起来很美妙,不是吗?游戏不再是“氪金”的无底洞,反而成了一份潜在的“工作”。这个革命性的转变,正是由P2E的核心机制所驱动的。

游戏如何“产出”价值?

P2E游戏的经济系统通常由两大支柱构成:NFTs 和游戏代币。

玩家通过投入时间,操作自己的NFT资产,完成游戏设定的任务,从而“挖”出游戏代币,这个过程就是“Play-to-Earn”的核心循环。

价值如何“变现”?

赚到的代币和稀有的NFT如何变成真金白银?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1. 出售代币:玩家可以将游戏内赚取的实用代币(如SLP)转移到自己的加密钱包,然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或中心化交易所(CEX)上,将其兑换成主流的稳定币(如USDT)或公链币(如ETH)。
  2. 出售NFTs:玩家可以将自己拥有的游戏角色、土地等NFT资产,挂在像OpenSea这样的主流NFT交易市场上进行拍卖或直接出售。
  3. 兑换法币:最后一步,将稳定币或公链币通过合规的渠道,兑换成本国法定货币。

正是这条清晰的“价值捕获与变现”路径,让P2E在2021年的牛市中吸引了全球数百万用户的目光,尤其是在东南亚等收入水平较低的地区,玩P2E游戏甚至一度成为了一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价值投资视角审视P2E

对于一名理性的价值投资者而言,面对任何新兴事物,我们都需要拨开喧嚣的迷雾,用冷静的眼光去审视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护城河的深浅以及资产的内在价值。P2E的世界充满了机遇,但更遍布着陷阱。

P2E项目的“护城河”在哪里?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他寻找的是那种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伟大企业。P2E项目是否也能建立起这样的护城河呢?

结论是,当前绝大多数P2E项目的护城河都非常浅。 它们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市场情绪、炒作以及代币价格的上涨预期,而非真正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拆解P2E的商业模式与经济体

一个P2E游戏,本质上是一个微缩的、数字化的开放经济体。要判断它能否持续,关键要看它的现金流(价值流)向。玩家“Earn”的钱,究竟从哪里来?

  1. 价值的主要来源:新参与者:这是绝大多数早期P2E游戏经济模型的真相。老玩家赚到的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新玩家入场购买NFT和代币的资金。新玩家是支撑整个经济体运转的“活水”。
  2. 价值的消耗与沉淀:游戏开发者会设计各种机制来消耗玩家赚到的代币,例如繁殖新的NFT角色、升级装备、修理道具等。这些消耗机制可以减缓代币的抛压,形成内部循环。
  3. 价值的外部输入:这是一个P2E项目能否走向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除了新玩家的投入,是否还有其他外部资金愿意流入这个生态?例如:
    • 纯粹的娱乐消费:是否有玩家因为觉得游戏好玩,而心甘情愿地花钱购买皮肤、道具,且不以赚钱为首要目的?
    • 广告与赞助:游戏内的虚拟土地、广告牌能否吸引现实世界的品牌前来投放广告?
    • 投机与投资:外部投资者购买治理代币,看好项目长期发展。

如果一个P2E游戏的价值来源过度依赖新玩家的进入,而缺乏强大的内生消耗和外部价值输入,那么它的经济模型就非常脆弱。一旦新玩家增长放缓或停止,代币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会引发死亡螺旋式的崩盘。这种模式,与臭名昭著的庞氏骗局(Ponzi Scheme)仅有一线之隔。

P2E资产的“内在价值”是什么?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教导我们,投资要基于资产的内在价值,而非市场价格的波动。那么,一个P2E游戏中的NFT或代币,其内在价值由什么构成?

综上,P2E资产的内在价值难以估量,且往往被巨大的市场情绪和投机成分所淹没。它更像是一种高风险的风险投资,而非格雷厄姆所倡导的、拥有足够安全边际的稳健投资。

投资启示与风险警示

作为希望从P2E浪潮中寻找机会的普通投资者,我们必须保持十二分的清醒和审慎。

作为投资者,而非玩家

无法忽视的巨大风险

结语:一场激动人心但前途未卜的实验

Play-to-Earn无疑是游戏行业乃至整个数字经济领域一场激动人心的宏大实验。它首次让“资产所有权回归用户”的理念在虚拟世界中大规模落地,展现了未来娱乐与工作相结合的惊鸿一瞥。 然而,从一名价值投资者的角度看,当前的P2E生态仍然处于极度早期的“狂野西部”阶段。其商业模式尚未得到时间周期的验证,资产价值高度依赖于投机和市场流动性,风险敞口巨大。它更像是一个VC(风险投资)级别的赛道,而非适合普通人投入身家的价值洼地。 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许会从“Play-to-Earn”走向更温和、更可持续的“Play-and-Earn”(边玩边赚,但“玩”是核心)。当游戏的首要目标回归到提供乐趣,而“赚”只是对深度参与者的额外奖励时,一个更健康的经济模型才可能建立起来。 对于审慎的投资者而言,面对P2E,最好的策略或许是:保持关注,积极学习,谨慎参与。在喧嚣的市场中,抵制住FOMO(错失恐惧症)的诱惑,永远将资本的安全性置于可能的回报之上。等待尘埃落定,当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商业模式浮出水面时,机会才会真正属于有准备的价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