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集团(SAS Group),此处的SAS并非指北欧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s System),而是指瑞典著名企业家Jan Stenbeck(扬·斯滕贝克)围绕其家族企业Kinnevik(金纳维克)所构建的庞大商业帝国。它并非一个法律上严格定义的集团公司,而是一个以控股公司为核心,通过积极所有权和长期资本布局,覆盖电信、媒体、电子商务、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企业生态系统。这个体系以其独特的“斯滕贝克精神”闻名于世:挑战传统、鼓励创新、长期持有、深度参与。对于价值投资的信徒而言,SAS集团的成长史和运营哲学,宛如一本教科书,生动地诠释了如何像企业家一样去投资,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旁观的股东。
要理解SAS集团,就必须先认识它的灵魂人物——扬·斯滕贝克。他被誉为“瑞典的理查德·布兰森”,是瑞典商界一个极具争议和传奇色彩的“闯入者”。20世纪80年代,瑞典的商业环境由少数几个传统家族主导,市场沉闷且缺乏竞争。拥有哈佛背景、在美国历练多年的斯滕贝克,带着一身“叛逆”气息回到瑞典,决心要打破这种垄断。 他的起点是继承的家族企业Kinnevik,这在当时是一家主营纸浆和钢铁的传统工业公司。斯滕贝克并不满足于守成,他看到了未来的浪潮——电信和媒体。他力排众议,果断地将公司的资源投入到这些新兴领域。他创办了瑞典第一家商业电视台TV3,打破了公共电视台的垄断;建立了移动通信公司Tele2,以低价策略挑战国有的电信巨头;创立了现代时光集团(MTG),构建了一个跨国媒体版图。 这些举动在当时被看作是疯狂的赌博,但他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坚定的执行力,成功地将一个旧工业时代的遗物,改造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和媒体帝国。SAS集团,就是对这个以Kinnevik为核心,由斯滕贝克亲手缔造的企业集合体的泛称。它的故事,从一开始就烙印着企业家精神、逆向投资和对内在价值的深刻洞察。
这是SAS集团投资哲学的基石。在他们看来,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绝不意味着成为一个被动的“搭便车者”,而是获得了参与并影响公司发展的权利和责任。
尽管控股公司层面会进行强有力的战略引导和资本配置,但在日常运营上,SAS集团却奉行高度的去中心化原则。
在SAS集团的字典里,季度财报的波动远不如未来十年的行业趋势重要。他们是坚定的长期主义者,这体现在投资周期的方方面面。
SAS集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扮演了两个角色:风险投资家(Venture Capitalist)和产业整合者。
研究SAS集团这样的投资巨擘,并非是为了简单复制其操作,而是为了吸收其背后的投资智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宝贵的启示:
这或许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一直强调的核心思想。在你点击“买入”按钮之前,问问自己:
将自己定位为企业的所有者,你的视角会立刻从追逐股价的波动,转向评估企业的长期价值。
SAS集团之所以能够深度介入,是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和资源。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没有这种条件,因此更需要在一开始就选择那些“不需要我们操心”的优质公司。
普通投资者可以借鉴SAS集团的投资组合结构。
SAS集团的成功,是数十年耐心耕耘的结果。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而企业成长需要时间。
SAS集团的故事告诉我们,最成功的投资,往往源于一种超越财务报表的商业洞察力。它是一种对人性、对竞争、对行业变迁的深刻理解。扬·斯滕贝克和他所缔造的商业帝国,为所有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一个拥有资本的企业家,用长远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耐心,去发现、培育和拥抱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伟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