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通常被昵称为“泰迪”,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家或金融家,为何会出现在这本投资词典里?因为这位“反垄断”的先驱、推行“公平交易”的改革家以及“手持大棒”的外交家,其政治生涯中的诸多理念与实践,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价值投资的诸多核心智慧。理解罗斯福的执政哲学与时代背景,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洞察商业世界的本质、看清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建立正确的投资哲学,并获得在市场波动中坚守阵地的勇气。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投资不仅关乎财务报表,更关乎对权力、规则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反垄断”的铁拳:看清监管风险的边界

在罗斯福上任前的“镀金时代”,美国经济被少数几个被称为托拉斯 (Trust) 的巨型垄断企业所主导。它们通过控制铁路、石油、钢铁等关键行业,扼杀竞争,操纵价格,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和权力。其中,约翰·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 (Standard Oil Company) 控制了全国90%以上的炼油能力,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人们说它“除了发行货币,几乎无所不能”。 当时的市场普遍认为,这些巨头坚不可摧,是永远的赢家。然而,罗斯福的出现,给所有笃信“大到不能倒”的投资者上了震撼的一课。 他挥舞着1890年通过但鲜有作为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Sherman Antitrust Act) ,发起了对垄断企业的诉讼。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由金融巨头J.P. 摩根 (J.P. Morgan) 组建的铁路托拉斯——北方证券公司 (Northern Securities Company)。当时华尔街一片哗然,认为总统疯了,竟敢挑战资本的化身。但罗斯福坚持不懈,最终在1904年赢得了最高法院的判决,强制解散了这家公司。此后,他又对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等四十多家垄断企业提起诉讼,并大都取得了胜利,为他赢得了“托拉斯粉碎者” (Trust Buster) 的称号。

投资者的镜鉴

罗斯福的“反垄断”战争,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关于风险评估的深刻教训: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投资者的攻守之道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 是罗斯福著名的外交格言。它倡导通过耐心、审慎的谈判来解决问题,但同时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以备谈判破裂之需。这一策略思想,完美地映射了成熟投资者的行为模式。

投资者的攻守之道

温言:深度研究与耐心等待

投资中的“温言”,代表着投资者在采取行动前所做的深度、独立、理性的研究。这包括:

大棒:集中投资与现金储备

投资中的“大棒”,则是投资者赖以行动的决定性力量。它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个优秀的投资者,总是将“温言”与“大棒”相结合:用极度的耐心和理性去做研究,然后用非凡的勇气和纪律去执行。

“公平交易”:伟大的企业与社会共生

罗斯福在国内推行“公平交易” (Square Deal) 政策,其核心理念是平衡资本、劳工和普通民众三者之间的利益。他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案》,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前身,以保护消费者;他介入煤矿罢工,支持劳工的合理权益;他还大力推动环境保护,建立了大量的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 他认为,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不能是商业利益单方面压倒一切的社会。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投资者的远见

罗斯福的“公平交易”理念,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投资理念的早期回响。它提醒我们:

“竞技场中的勇士”:致逆向而行的价值投资者

1910年,罗斯福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和国的公民》的演讲,其中一段话后来变得不朽,被称为“竞技场中的勇士” (The Man in the Arena): “荣誉不属于批评家,不属于那些对强者的失误指手画脚、评判实干家哪里本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誉属于真正置身于竞技场中的勇士,他的脸上沾满灰尘、汗水和鲜血……他敢于作为,敢于犯错,因为没有努力就不会有错误和不足……即使他失败了,至少他是在勇敢的挑战中失败的,他的位置,永远不应与那些既不知胜利为何物,也不知失败为何物的冷漠怯懦的灵魂为伍。”

投资者的心理建设

这段话是对每一位逆向而行的价值投资者的最高赞颂和心理按摩。

投资启示

西奥多·罗斯福的政治遗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套超越时代的思维框架。将他的智慧融入我们的投资决策,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