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普·霍金斯(William M. 'Trip' Hawkins III),是全球最大的互动娱乐软件公司之一——艺电公司(Electronic Arts,简称EA)的创始人,也是游戏主机史上最惨烈的“滑铁卢”战役之一——3DO公司(The 3DO Company)的缔造者。他是一位典型的硅谷梦想家、营销天才和极具煽动性的领袖。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霍金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但他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恰如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完美诠释了商业模式的颠覆力量、品牌护城河的构建,以及“故事型股票”的巨大风险。研究他,我们能深刻理解一家伟大的公司如何诞生,一个美丽的泡沫又如何破灭。
霍金斯的传奇始于一个星光熠熠的起点。他毕业于哈佛大学,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深造,这为他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人脉。然而,真正塑造他商业思想的,是他在苹果公司的经历。 1978年,年仅24岁的霍金斯加入了羽翼未丰的苹果公司,成为第68号员工,并很快担任了战略与营销总监。在那个个人电脑的黎明时代,他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史蒂夫·乔布斯如何凭借超凡的远见和无与伦比的营销手段,将苹果打造成一个文化符号。乔布斯那著名的“现实扭曲力场”——即通过强大的个人魅力和信念让人们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深深地影响了霍金斯。他从乔布斯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如何销售产品,更是如何销售梦想和未来。 这段经历让霍金斯敏锐地意识到,软件的价值将远远超过硬件。当所有人都还在为计算机的“一亩三分地”争得头破血流时,他已将目光投向了那片更广阔的、由软件驱动的娱乐新大陆。这为他日后创立艺电(EA)埋下了伏笔。
1982年,霍金斯带着从苹果公司赚到的第一桶金和满腔热血,创立了艺电(EA)。他的目标简单而宏大:将电子游戏从极客的地下室玩具,变成主流的家庭娱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进行了两项堪称革命性的创新。
在EA之前,游戏开发者通常是匿名的、收入微薄的“码农”,他们的作品被发行商以极低的价格买断。霍金斯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如果说初期的成功依赖于商业模式的创新,那么EA能够长盛不衰,则归功于其深挖“护城河”的战略。其中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约翰·麦登橄榄球》(John Madden Football)系列的诞生。 在80年代末,霍金斯意识到体育游戏的巨大潜力。他认为,体育迷的忠诚度极高,每年都会有新的赛季、新的球员,这意味着游戏可以像年货一样每年更新、每年销售。他力排众议,花重金签下了传奇橄榄球教练约翰·麦登的肖像权和名字使用权。 这一决策的战略意义极其深远:
最终,EA凭借其体育游戏矩阵(FIFA足球、Madden橄榄球、NBA Live等)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至今仍在全球游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EA的崛起史告诉投资者,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加上不断加深加宽的护城河,是企业实现长期价值增长的根本保障。
1991年,正当EA如日中天之时,霍金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辞去了CEO的职务,二次创业,成立了3DO公司。他认为自己看到了下一个时代的浪潮——集游戏、教育、影音于一体的“互动多媒体”。 这一次,他输得一败涂地。3DO的故事,是每一个价值投资者都应引以为戒的经典案例。
霍金斯的愿景是,3DO将成为下一代家庭娱乐的统一标准,就像VHS录像带格式一样。为了快速推广这一标准,他设计了一个看似聪明的商业模式。
这个模式的致命缺陷在于,它完全忽视了消费者的感受。由于授权厂商需要保证自己的利润,导致3DO游戏机在1993年首发时售价高达699.99美元,是当时竞争对手产品的两倍多。昂贵的价格严重阻碍了主机的普及,没有足够的用户基数,软件开发商自然不愿意为其开发游戏。没有游戏,就更没人买主机。3DO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亡螺旋。
尽管商业模式存在巨大漏洞,但在霍金斯和他背后豪华团队(包括苹果、SGI等公司的创始人)的光环下,华尔街为之疯狂。3DO的IPO获得了巨大成功,股价在狂热的追捧下飙升。市场完全被霍金斯描绘的“互动多媒体革命”的故事所吸引,彻底忽略了其脆弱的商业基本面。 这正是“故事型股票”的典型特征:公司的价值主要建立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叙事上,而非当前或可预见的盈利能力。传奇投资人彼得·林奇曾多次警告投资者要警惕那些“故事讲得天花乱坠,却没有实际盈利”的公司。 最终,现实无情地戳破了泡沫。3DO主机销量惨淡,软件阵容匮乏,公司在烧光了数亿美元投资后,于2003年宣告破产。当初在二级市场高价买入3DO股票的投资者,最终血本无归。
3DO的失败,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四面宝贵的镜子:
特里普·霍金斯,这位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硅谷狂人,其职业生涯跌宕起伏,为我们普通投资者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