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Velodyne

Velodyne Lidar是一家在激光雷达(LiDAR)技术领域具有开创性地位的公司。简单来说,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距离和形状的系统,被誉为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的“眼睛”。Velodyne的故事极具戏剧性:它由一位音响天才创立,意外地定义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在万众瞩目中上市,却又在激烈的竞争和内部动荡中迅速陨落。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Velodyne的兴衰史提供了一个关于技术、经济护城河和商业模式的深刻案例,堪称一部警世恒言。

一段激光雷达的传奇故事

从低音炮到自动驾驶之眼

Velodyne的创始人是David Hall,一位音响界的奇才。他最初创立的公司Velodyne Acoustics以生产高端、大功率的低音炮音响而闻名。然而,真正让Velodyne这个名字响彻科技界和投资界的,却是一次“不务正业”的跨界。 2005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举办了一场名为“DARPA Grand Challenge”的无人车挑战赛。David Hall和他的兄弟也组队参赛。在比赛中,他们发现当时用于环境感知的技术(如摄像头和雷达)都存在严重缺陷。于是,Hall利用自己在信号处理和机电设计方面的深厚功底,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设备:一个可以360度旋转、同时发射64束激光的传感器。这台设备能够实时构建出周围环境的高精度三维点云地图,就像蝙蝠的声纳回波定位,只不过它用的是光。 这台原型机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多线束实时三维激光雷达,它彻底改变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径。很快,几乎所有从事自动驾驶研究的团队,包括Google的秘密项目(后来成为Waymo),都成了Velodyne的客户。

曾经的王者,行业的定义者

在自动驾驶的黎明时代,Velodyne几乎是激光雷达的同义词。它的产品被安装在全球绝大多数测试车的车顶上,那个旋转的“全家桶”造型成了自动驾驶的标志性符号。凭借其先发优势和技术专利,Velodyne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几乎垄断了高端激光雷达市场。 随着自动驾驶概念的火热,资本市场对Velodyne充满了期待。2020年,公司通过与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的方式成功上市,市值一度飙升,被视为自动驾驶赛道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无数投资者相信,他们买入的是“自动驾驶时代的英特尔”,一个掌握着核心技术、未来不可或缺的“卖铲人”。

投资者的过山车:从明星到流星

然而,上市后的Velodyne并未能延续辉煌。它的股价走出了一个令人扼腕的下坡曲线,从明星迅速沦为流星。这个过程,为我们揭示了在科技领域投资的诸多陷阱。

护城河的幻觉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的“经济护城河”的公司。初看起来,Velodyne拥有强大的技术护城河。但事实证明,这条护城河既不宽,也不深。

管理层的“宫斗剧”

比外部竞争更致命的,是内部的动荡。上市后不久,Velodyne爆发了激烈的内部冲突,创始人David Hall与公司管理层反目,最终甚至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董事会罢免。这种公开的“宫斗剧”对于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红旗警报。它不仅分散了公司应对外部挑战的精力,更向市场传递了公司战略混乱、治理失效的危险信号。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个不团结、不稳定、缺乏清晰领导核心的管理层,其破坏力远胜于任何竞争对手。

商业模式的脆弱性

Velodyne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个纯粹的硬件供应商。这种模式在技术快速变化的行业中尤其脆弱。

价值投资的启示录

Velodyne的故事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为信奉价值投资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警惕“卖铲人”的陷阱

在“淘金热”中“卖铲子”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投资逻辑。投资那些为新兴行业提供核心工具和设备的公司,听上去风险更低、确定性更高。然而,Velodyne的案例告诉我们,“卖铲子”的生意本身也可能是一场惨烈的“淘金热”。当所有人都看到卖铲子能赚钱时,就会有无数人涌进来制造铲子。因此,投资者不仅要判断“淘金热”的真伪,更要仔细审视“卖铲人”自身的护城河是否坚固。

技术护城河 vs. 商业模式护城河

Warren BuffettCharlie Munger反复强调,他们更喜欢投资那些业务简单易懂、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公司,而对前沿科技公司通常保持谨慎。Velodyne完美地诠释了这种谨慎的必要性。 领先的技术不等于一条可靠的护城河。在科技行业,技术的领先优势可能是短暂的,随时可能被新的技术路线颠覆。相比之下,由品牌、网络效应、转换成本或成本优势构成的商业模式护城河,往往更为持久。一家公司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持续的自由现金流,才是衡量其长期投资价值的关键。

读懂财务报表背后的故事

即使不具备深厚的激光雷达技术知识,一个审慎的投资者也能从Velodyne的财务报表中嗅到危险的气息。持续的巨额亏损、不断下滑的毛利率、不成比例的研发投入与营收增长、以及快速消耗的现金储备,这些都是公司商业模式陷入困境的明确信号。财务数据是冰冷的,但它讲述的故事却无比真实。最终,为了在残酷的行业洗牌中生存下来,Velodyne与另一家挣扎中的激光雷达公司Ouster合并,这更像是一场抱团取暖,而非强强联合。

结语:废墟中的反思

Velodyne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创新、野心、荣耀与沉沦的现代商业寓言。它拥有一个伟大的开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以及一个看似无限广阔的市场。然而,它最终未能构筑起一个能够抵御时间与竞争侵蚀的伟大企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启示是:永远不要爱上一家公司的“故事”。再动听的叙事,再激动人心的技术前景,都必须接受商业规律和财务现实的严格拷问。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寻找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故事,更是一个在平实中见伟大、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