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CryptoKitties====== CryptoKitties(中文常译为“加密猫”或“谜恋猫”),是诞生于2017年底的一款现象级[[区块链]]游戏。简单来说,它是一个建立在[[以太坊]]网络上的虚拟宠物收集和繁殖游戏。每一只加密猫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非同质化代币]](NFT),拥有独特的基因(Cattributes)组合,决定了它的外观和稀有度。玩家可以购买、出售和“繁殖”这些数字猫咪,创造出新的、遗传了父母特征的后代。CryptoKitties的出现,不仅首次向大众普及了NFT的概念,更因其火爆一度造成以太坊网络的大规模拥堵,成为了载入[[数字资产]]发展史册的标志性事件。它既是一场技术实验,也是一堂生动的、关于[[泡沫]]、投机与价值的公开课。 ===== 一只“猫”引发的思考:当游戏撞上投资 =====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宠物猫不仅能卖萌,还能作为一种资产在市场上交易,甚至可能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你会是什么感觉?CryptoKitties就将这个幻想变成了数字世界的现实。但在这场看似有趣的游戏背后,涌动着的是资本的狂热与人性的博弈。 ==== 游戏机制:不只是养猫那么简单 ==== CryptoKitties的核心玩法围绕着“收集”与“繁殖”展开,其设计精妙地融入了经济学和遗传学的元素,为投机创造了温床。 * **独一无二的资产:** 每一只加密猫都由一个[[智能合约]]控制,记录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确保其所有权和独特性。这意味着你的猫真正属于你,无法被复制或窃取,这与传统游戏里由中心化公司控制的虚拟道具截然不同。 * **基因与稀有度:** 每只猫都有一套“基因”,这些基因以算法形式决定了它的背景颜色、胡须样式、斑纹等外观特征。某些稀有基因组合的出现概率极低,因此“品相好”的猫咪在市场上价格更高,催生了玩家对培育出稀有品种的渴望。 * **繁殖系统:** 玩家可以将自己的两只猫进行“繁殖”,支付一小笔“生育费”(以太币),就能得到一只全新的小猫。小猫的基因来自其父母,但存在一定的变异几率。这个机制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基因彩票”,吸引着玩家不断投入,希望能“开”出价值连城的稀有后代。 ==== 疯狂的开端:2017年的“加密猫”热潮 ==== 2017年11月,CryptoKitties正式上线,随即引爆了整个加密货币社区。在短短几周内,这些像素化的卡通猫咪交易额突破千万美元。其中,一只名为“创世猫”(Genesis)的初代猫以超过11万美元的价格售出,震惊了外界。无数投资者和投机者涌入这个新兴市场,希望能抓住下一个暴富的机会。 这场热潮完美诠释了**[[博傻理论]] (Greater Fool Theory)**:我之所以愿意用高价买入一个资产,不是因为它值这个价,而是因为我坚信,之后会有一个“更傻”的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从我手中买走它。在CryptoKitties的狂热中,几乎没有人关心一只数字猫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人们关心的只是价格是否在持续上涨。这场狂欢的高峰期,CryptoKitties的交易量占据了以太坊网络全部交易的15%以上,导致网络严重拥堵,交易费用飙升。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百年前的荷兰[[郁金香狂热]],历史总是在以不同的形式重演。 ===== 价值投资者的冷眼旁观:加密猫的“价值”在哪里? ===== 当市场陷入狂热时,价值投资者会选择退后一步,冷静地审视资产本身。如果我们用[[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沃伦·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框架来分析CryptoKitties,会得到一些发人深省的结论。 ==== 内在价值的缺失 ====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资产的**[[内在价值]] (Intrinsic Value)**。对于一家公司,其内在价值是其未来所有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即[[现金流折现法]]);对于一处房产,其价值来自于租金收入或使用价值。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其市场价格应低于其内在价值,这就构成了**[[安全边际]]**。 那么,一只加密猫的内在价值是多少?**答案是:几乎为零。** 一只数字猫不会下蛋,不会产生利息,也不会分红。它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它的全部价值都寄托于未来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它。巴菲特曾多次表示,他偏爱那些能持续创造价值的生产性资产(如农场、企业),而对比特币等非生产性资产则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购买这类资产更像是投机而非[[投资]]。CryptoKitties显然属于后者,它的价格完全由市场情绪和供需关系决定,缺乏坚实的价值基础。 ==== 价格 vs. 价值:投机与投资的一线之隔 ====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给出了投资的经典定义:“投资操作是基于详尽的分析,有望保证本金安全并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是投机。” * **详尽的分析:** 对CryptoKitties的“分析”,大多集中在预测哪种基因组合会更受欢迎,或者判断市场情绪的走向,这更像是艺术品市场的鉴赏或赌场里的概率计算,而非基于基本面的财务分析。 * **保证本金安全:** 在一个由FOMO情绪驱动、价格波动剧烈的市场里,本金安全无从谈起。当热潮退去,流动性枯竭,曾经价值连城的数字猫可能变得无人问津,价格一落千丈。 * **满意的回报:** 投机或许能带来惊人的短期回报,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而价值投资追求的是长期、稳定且“满意”的回报,而非一夜暴富的赌博。 从这个角度看,购买CryptoKitties的行为,本质上是一场投机活动,而非严格意义上的价值投资。 ==== 无法构筑的护城河 ==== 巴菲特最看重的企业品质之一是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 (Moat)**,即难以被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如品牌、专利、网络效应或成本优势。 CryptoKitties的护城河是什么?作为NFT的开创者,它拥有先发优势和品牌知名度。然而,这条护城河极其脆弱。 - **技术可复制性:** CryptoKitties开创的ERC-721代币标准是公开的。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利用这一标准,创造出“加密狗”、“加密朋克”或任何其他类型的NFT收藏品。事实上,在其成功之后,市场上迅速涌现出成千上万的模仿者,严重稀释了其独特性。 - **网络效应有限:** 虽然早期玩家形成了一个社区,但这种网络效应并不稳固。用户的忠诚度很低,他们很容易被更新、更有趣或更有利可图的新项目吸引走。 缺乏坚固的护城河,意味着CryptoKitties无法长期维持其市场领先地位和定价能力,这对于一项长期投资来说是致命的。 ===== 加密猫留下的投资启示 ===== 尽管CryptoKitties不是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标的,但它作为一则现代投资寓言,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 警惕炒作与FOMO心理 ==== CryptoKitties的狂热是**[[FOMO]] (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心理的完美体现。当人们看到身边的人因为“炒猫”而赚钱时,理性的思考很容易被贪婪和焦虑所取代。作为投资者,必须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坚持**[[逆向投资]]**的思维,即在他人贪婪时恐惧,在他人恐惧时贪婪。永远不要因为害怕错过而投资于一个你完全不理解的东西。 ==== 理解你所投资的资产 ==== “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的企业。”这是巴菲特的名言。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加密世界。在购买CryptoKitties之前,你是否理解: * **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 * **以太坊网络是如何运作的,其风险(如拥堵、高Gas费)是什么?** * **驱动一只数字猫价格的真正因素是什么?是稀有度、社区共识还是纯粹的炒作?** 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些基本问题,那么你就不是在投资,而是在赌博。坚守自己的**[[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只投资于自己能深刻理解的领域,是保护自己免受损失的最佳方式。 ==== 区分收藏品与投资品 ==== CryptoKitties本质上是一种数字收藏品,与邮票、古董车或艺术品类似。收藏品市场有其自身的逻辑,其价值高度主观,并严重依赖于文化潮流和圈层共识。它们可以作为一种另类资产配置,但绝不应成为投资组合的核心。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将大量资金投入这类资产风险极高。你应该将它们视为一种带有潜在财务回报的爱好,而不是积累财富的主要工具。 ==== 技术创新不等于好的投资标的 ==== 毫无疑问,CryptoKitties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它成功地验证了NFT的可行性,为后来的NFT市场大爆发铺平了道路,也成为了[[Web3]]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就像[[互联网泡沫]]时期一样,许多开创性的技术公司最终都倒闭了,而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找到了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后来者(比如[[谷歌]])。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和一个值得投资的标的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投资者需要分辨出哪些是短暂的热潮,哪些是能创造长期价值的真正机会。 ===== 结语:一只猫的遗产 ===== CryptoKitties的热潮早已退去,如今它更多地是以一个历史符号的身份存在。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它的遗产并非那些高价成交的数字图片,而是一系列深刻的警示。它生动地展示了当一种新资产缺乏内在价值支撑时,其价格会如何被市场情绪所左右,最终化为泡沫。 这只来自数字世界的猫,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市场如何变化,投资的基本原则——理解价值、保持理性、坚守能力圈——永远不会过时。在充满诱惑和噪音的投资世界里,这或许是CryptoKitties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