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萧华
亚当·萧华(Adam Silver),一个在投资界之外广为人知的名字,他是现任美国国家篮球协会 (NBA) 的总裁。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一本关于价值投资的辞典会收录这位体育联盟的掌门人?答案很简单:虽然萧华本人不是投资家,但他作为一位卓越组织的管理者,其领导哲学和商业决策完美地诠释了价值投资理念的精髓。他就像一家超级绩优股的明星CEO,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不断拓宽组织的“护城河”,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增长。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研究亚当·萧华的案例,就如同拿到了一份如何识别卓越管理层的生动教科书,其启示甚至比某些财务报表更为深刻。
萧华其人:律师出身的联盟掌舵者
亚当·萧华于2014年接替传奇总裁大卫·斯特恩,成为NBA历史上的第五位总裁。与他的前任那种强硬、独断的风格不同,律师出身的萧华展现出一种更为冷静、理性、擅长沟通与协作的领导特质。他的职业生涯始于一家知名的律师事务所,这段经历塑造了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恰恰是顶尖投资者所必备的素质。 在进入NBA后,他在斯特恩身边工作了超过20年,从特别助理一路成长为副总裁,深度参与了联盟几乎所有的核心业务,包括劳资谈判、电视转播权销售、全球化推广等。这种长期的“学徒”经历,让他对NBA这个商业帝国的运作了如指掌。当他接掌联盟时,他面对的不是一个需要重建的烂摊子,而是一个已经非常成功的商业实体。他的任务,也是价值投资者最欣赏的那种挑战:如何让一家优秀的公司变得更加卓越。
投资启示:从NBA总裁身上学价值投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无法直接投资NBA,但我们可以将NBA视为一家未上市的超级公司,将亚当·萧华视为它的CEO。通过分析他的行为,我们可以提炼出筛选优质投资标的,尤其是评估其管理层时的重要标准。
1. 拓宽“护城河”:打造坚不可摧的商业帝国
“护城河”是沃伦·巴菲特提出的核心概念,指企业能够抵御竞争者攻击、维持长期盈利能力的持久优势。一家优秀的公司不仅要有护城河,其管理层还必须有意识、有能力地去不断“挖深”和“拓宽”它。萧华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全球化战略:将“产品”卖到全世界
如果说斯特恩是NBA全球化的开拓者,那么萧华就是坚定不移的深化者。他深刻理解,NBA的增长潜力远不止于北美市场。
- 深耕中国市场: 尽管遭遇了莫雷事件等严峻挑战,萧华依然努力维持并修复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因为他明白这个市场的巨大商业价值。他的处理方式展示了在维护组织核心价值观与商业利益之间的艰难平衡,这是一家全球化公司CEO的必修课。
- 开拓新兴市场: 他积极推动NBA在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布局,举办篮球无疆界活动,建立篮球学院,甚至创办了非洲篮球联赛(BAL)。这是一种极具远见的“播种”行为,虽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巨大的财务回报,但从长远看,这是在培养未来几十年的球迷(客户)和球员(人才),为NBA的下一个增长曲线打下坚实基础。
拥抱科技与新媒体:让“内容”无处不在
在数字时代,内容的分发渠道甚至比内容本身更重要。萧华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带领NBA完成了向新媒体的华丽转身。
- 天价媒体版权: 他主导签订了总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的电视转播合同,并巧妙地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确保了联盟未来多年的核心收入来源。这份稳定的、可预期的巨额现金流,是NBA这条护城河中最坚固的基石。
- 打造自有平台: 他大力发展NBA League Pass等官方流媒体服务,让全球球迷可以绕过传统渠道直接观看比赛。这相当于一家消费品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直销(DTC)渠道,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宝贵的用户数据,可以进行更精准的营销和产品开发。
- 开放与创新: NBA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对短视频内容的开放态度,都体现了萧华对新趋势的拥抱。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利用科技来增强球迷的粘性,这极大地强化了NBA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品牌护城河。
品牌与文化建设:巩固无形资产
最宽的护城河往往是无形的,比如品牌、文化和价值观。萧华非常注重对NBA品牌形象的维护和提升。他鼓励球员发声,参与社会议题,将NBA塑造成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进步思想的组织。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但长期来看,这种策略赢得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认同和尊重,将品牌与一种积极的文化价值观深度绑定,构筑了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文化护城河。
2. 管理层的重要性:寻找“萧华式”的CEO
价值投资的另一大核心,就是评估管理层的能力与品格。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投资成功的秘诀是“安全边际”。而一个卓越的管理层,本身就是企业抵御风险的最大“安全边际”。
理性与远见:在喧嚣中保持专注
萧华的决策风格始终以长期主义为导向,从不为短期利益所动。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奥兰多复赛园区”(The Bubble)。
- 艰难但正确的决策: 当时,联盟面临着赛季取消、巨额转播合同违约的风险。萧华力排众议,投入巨资打造了一个全封闭的比赛园区。这是一个成本极高、执行难度极大的方案,但它成功地挽救了那个赛季,履行了商业合同,保护了整个联盟的商业生态。
- 投资者的视角: 作为投资者,当我们看到一家公司的CEO在面临危机时,敢于为了保全公司的长期核心利益而承受短期的巨大痛苦和成本,这通常是一个极其积极的信号。这表明管理层不是只盯着季度财报的“打工者”,而是真正为企业长远未来负责的“掌舵人”。
危机处理的“安全边际”: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衡量一位CEO能力的重要标尺,就是看他如何处理“黑天鹅”事件。萧华在其任内处理了数次重大危机,堪称危机管理的教科书。
- 唐纳德·斯特林种族歧视事件: 在他上任仅几个月时,快船队老板斯特林的种族歧视录音曝光,引发联盟内外巨大震动。萧华的反应极为迅速和果断: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调查,并宣布对斯特林处以终身禁赛和最高额度罚款,并最终迫使其出售球队。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平息了危机,还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NBA对种族歧视零容忍。他捍卫了联盟的核心价值观,极大地巩固了球员、球迷和赞助商的信任。
- 莫雷事件: 这是一场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危机。萧华的处理方式虽然在当时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但他试图在“支持言论自由”这一美国核心价值观和“维护重要商业伙伴关系”之间寻找平衡。他没有选择简单的屈服或对抗,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审慎和复杂的沟通策略。这体现了一位成熟领导者在处理无解难题时的智慧和韧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揭示了管理层在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时,能否保持冷静、理性,并尽力减少对公司核心业务的冲击。
3. “股东”利益至上:理解商业共同体的价值创造
我们可以将NBA的30支球队老板视为“股东”,球员视为“核心员工”,球迷视为“客户”。一位优秀的CEO必须懂得如何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创造一个共赢的生态。
平衡多方利益:避免内耗,合作共赢
体育联盟历史上最伤害价值的行为莫过于“停摆”(Lockout),即劳资双方因利益分配谈不拢而导致比赛暂停。停摆对老板、球员和球迷是“三输”局面。萧华上任以来,通过富有成效的沟通和谈判,成功避免了停摆的发生,与球员工会达成了新的劳资协议(CBA)。他建立了一种伙伴关系文化,让球员和老板都认识到,他们是在共同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在存量博弈中争抢蛋糕。这种能力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一个能与员工、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CEO,通常能带领公司走得更远。
创造增量价值:小创新带来大回报
除了处理危机和进行宏大布局,萧华也擅长通过“微创新”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例如,他力主推出的“附加赛”(Play-In Tournament)制度,让常规赛末段的比赛悬念陡增,极大地提升了收视率和话题性。这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绝佳创新,它没有颠覆原有规则,却有效地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这就像一家成熟的公司,通过对现有产品线进行小幅度的优化升级,成功激活了新的增长点。
投资辞典的总结与启示
亚当·萧华的案例告诉我们,价值投资远不止是阅读财务报表和计算估值。在“好的生意、好的价格”之外,找到“好的人”来管理这一切,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成为NBA球队的股东,但我们可以在公开市场上,用“萧华标准”去寻找那些值得我们托付资本的上市公司及其领导者。 下次当你分析一家公司时,不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护城河: 这家公司的“护城河”是在萧华的领导下不断拓宽,还是在日渐萎缩?管理层是否有清晰的战略来应对未来的竞争?
- 管理层: CEO是否具备长远的眼光和战略定力,还是只热衷于追逐短期热点和迎合华尔街的季度预期?
- 危机应对: 在面对突发危机时,管理层是手足无措、牺牲长期利益,还是像萧华处理斯特林事件那样,果断行动,将危机转化为巩固核心价值的契机?
- 利益平衡: 公司是否在股东、员工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一个健康、共赢的生态系统?
寻找一家拥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家由“亚当·萧华式”的领导者掌舵的企业。因为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带领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应对未知挑战,最终为像我们这样的长期投资者,创造出可持续的、令人瞩目的复利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