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投资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固定收益投资

固定收益投资 (Fixed Income Investment),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带来固定收益的投资。想象一下,你不是去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当小股东,而是把钱借给某个实体(比如政府或大公司),成为它的“债主”。作为回报,它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到期日)归还你的本金,并在此期间,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利率,定期付给你利息。这笔稳定、可预期的利息,就是你的“固定收益”。这种投资的核心产品是债券,它就像一张“借据”,明确了谁借钱、借多少、利息多少、何时还,是投资组合中稳健的基石。

如果说投资股票像开一家餐馆,生意好坏直接影响你的收入,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刺激感;那么,固定收益投资更像是把你的厨房租给一位信誉良好的大厨。 你和他签下合同,无论他的餐馆是门庭若市还是顾客稀少,他都必须按时付给你固定的租金(这就是利息)。合同到期后,他要把完好无损的厨房还给你(这就是归还本金)。 你的收益不是餐馆利润的分成,而是事先写在合同里的租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稳定、可预测、风险相对较低。你不用天天为餐馆的生意操心,只要确保这位“大厨”(借款人)有能力、有意愿按时付钱就行。当然,缺点是收益通常不像开餐馆那样有爆发性增长的可能,你放弃了成为“老板”分享超额利润的机会,选择了做个安稳的“房东”。

固定收益投资是一个大家族,里面的成员虽然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都共享着“定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家族基因。

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被认为是风险最低的固定收益产品。因为它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国家,由国家信用作担保。除非国家破产(这在主要经济体中极少发生),否则你的本金和利息就稳如泰山。正因如此,它的信用风险几乎为零,回报率也相对温和,是投资组合里最可靠的“压舱石”。

由股份公司发行的债券,目的是为项目扩张、技术研发等筹集资金。相比国债,公司债的风险和回报都更高一些。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好有坏,它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因此有高有低。 为了帮投资者判断,专业的评级机构会给公司债打分,这就是信用评级。评级越高(如AAA级),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好,违约风险越低,其债券利息也相对较低;评级越低(如垃圾债),风险越高,就需要用更高的利息来吸引投资者。

除了两位主角,家族里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成员:

  • 地方政府债: 由地方政府发行,风险和收益介于国债和公司债之间。
  • 货币市场基金 投资于各种短期、高信用等级的固定收益产品,虽然它本身是基金,但因其高流动性和低风险的特性,常被看作现金管理的“准固定收益”工具。
  • 资产支持证券 (ABS): 将房贷、车贷等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打包后,再卖给投资者。它的结构更复杂,需要更专业的分析。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固定收益投资绝不仅仅是“图个安稳”那么简单,它同样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思想。

价值投资大师们深知,无人能精准预测市场。因此,构建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至关重要。固定收益产品,尤其是高等级债券,在资产配置中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当股市剧烈波动或下跌时,债券通常能保持稳定,甚至因为避险需求而上涨,从而对整个投资组合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它能让你在市场恐慌时,依然能睡个安稳觉。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债券。 有时,市场会因为暂时的恐慌或误解,过度抛售某家公司的债券,导致其价格大幅下跌。此时,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即你现在买入并持有至到期所能获得的总回报率)会变得非常有吸引力。一个精明的价值投资者会像分析股票一样,深入研究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判断它是否真的会违约。如果结论是市场反应过度,公司基本面依然稳健,那么这就是一次绝佳的“捡便宜货”的机会。

固定收益投资有一个重要的风险需要警惕,那就是利率风险。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年息3%的债券。如果此时央行加息,新发行的同类债券年息变成了5%。那么,你手里的3%旧债券自然就不那么吸引人了,它的市场价格就会下跌,直到它的收益率对新买家来说,能和新债券相媲美。 因此,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市场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涨。这是固定收益投资中永恒的“跷跷板效应”。价值投资者在买入债券时,必须对未来的利率走向有一个大致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