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市盈率

滚动市盈率

滚动市盈率 (Trailing Twelve Months P/E Ratio),也常被简称为 TTM市盈率。它是一个动态的估值指标,就像给公司的盈利能力拍了一部“小电影”,而不是一张静态的“证件照”。具体来说,它是用公司当前的股价,除以过去四个季度(即过去12个月)的每股收益(EPS)之和。由于它包含了公司最新发布的财务数据,因此能比仅仅基于上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静态市盈E率更及时地反映公司的估值水平。这种“滚故纳新”的计算方式,使其成为投资者评估公司价值时既参考历史、又紧跟当下的一个流行工具。

想象一下,你在追踪一辆赛车的速度。你是想知道它去年比赛的平均时速,还是想知道它刚刚跑完的最新一圈的速度?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它更能反映赛车当前的状态。 滚动市盈率就是这样一位“实时播报员”。它的“滚动”特性体现在其计算方式上:

  • 数据更新: 每当公司公布新一季的财报,计算公式就会自动“滚”入最新的季度盈利数据。
  • 数据淘汰: 同时,它会“滚”出四-个季度前最老旧的那份盈利数据。

这个过程确保了分母中的“每股收益”始终是基于最近12个月的真实业绩。相比之下:

  • 静态市盈率:用的是上一个完整财年的数据,如果现在是第三季度,那它用的还是去年全年的老数据,可能已经“过时”了。
  • 动态市盈率:用的是对未来盈利的预测,可能很美好,但也可能与现实相去甚远,带有主观色彩。

因此,滚动市盈率巧妙地平衡了及时性与客观性,它使用的是已发生的真实数据,但又是尽可能新的数据。

计算滚动市盈率的公式非常直观,你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算一算。 滚动市盈率 (TTM P/E) = 当前股价 / 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之和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公式:

  1. 当前股价(P): 这是最容易获取的数据,任何股票交易软件上都能看到。
  2. 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之和(TTM EPS): 这是关键。你需要找到公司最近公布的四个季度的财务报告,把它们的每股收益(EPS)加起来。

举个例子: 假设“吃好喝好”公司当前的股价是30元。我们翻阅它的财报,发现最近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分别是:

  • 今年第二季度:0.5元
  • 今年第一季度:0.4元
  • 去年第四季度:0.6元
  • 去年第三季度:0.5元

那么,它的TTM EPS = 0.5 + 0.4 + 0.6 + 0.5 = 2.0元。 它的滚动市盈率 = 30元 / 2.0元 = 15倍

滚动市盈率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但它不是万能的。聪明的投资者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一样,结合多种线索来使用它。

优点

  • 及时性: 能更快地反映公司近期的经营变化,尤其适合业绩增长或下滑较快的公司。
  • 客观性: 基于已审计或公布的真实财务数据,避免了预测带来的不确定性。
  • 平滑性: 通过加总四个季度的数据,可以有效平滑掉某些行业的季节性波动(例如,电商公司在第四季度的销售额通常会激增),让投资者看到更全面的盈利图景。

缺点

  • 滞后性: 它毕竟是基于过去的业绩。如果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转折(例如,失去一个大客户或推出爆款新产品),滚动市盈率可能无法立刻体现其对未来的影响。
  • 盈利质量问题: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关注盈利的质量。如果公司的利润是通过变卖资产等非经常性损益获得的,那么计算出的低滚动市盈E率可能是一个“价值陷阱”。
  • 拒绝孤立使用: 永远不要只看一个指标就做出投资决策。请将滚动市盈率与市净率(P/B)、市销率(P/S)、现金流等指标结合起来,进行交叉验证。
  • 行业对比是关键: 一个25倍的滚动市盈率,对于一家成熟的银行来说可能太高了,但对于一家高速成长的科技公司来说或许正合理。务必将其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及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 纵向历史对比: 查看公司自身的历史滚动市盈率区间。当前值是处于历史高位还是低位?这能帮你判断市场情绪是过于乐观还是悲观。
  • 深究数字背后的故事: 当你看到滚动市盈率发生变化时,多问一个“为什么”。是股价(P)涨得太快,还是盈利(E)下滑了?抑或是盈利(E)大幅增长,而股价(P)尚未反应?深入分析财报,理解公司经营的真实状况,找到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即护城河,才是通往成功投资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