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Administrative License / Permit),又称“牌照”,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对于价值投资而言,行政许可远不止一张纸,它往往是构建企业护城河的关键砖石。一家公司如果拥有稀缺且难以复制的行政许可,就意味着它在特定领域拥有了合法经营的“通行证”,能有效阻挡潜在竞争者,从而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超额利润。

行政许可对一家公司来说,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它既能成为保护企业利润的“护身符”,也可能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紧箍咒”。

当一项行政许可足够稀缺时,它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 创造合法垄断: 在某些行业,政府出于公共利益、安全或资源稀缺性的考虑,会有意限制参与者的数量。例如,银行、保险、证券、电信运营、烟草等行业,都需要特定的牌照才能经营。这道门槛直接将绝大多数潜在对手挡在门外,为持牌公司创造了类似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 巩固市场份额盈利能力 由于竞争不充分,持有牌照的公司可以更轻松地维持其市场份额,并享有更高的定价权(Pricing Power)。这直接转化为稳定且可观的盈利能力,是巴菲特等投资大师钟爱这类公司的重要原因。

硬币的另一面是,享受牌照保护的公司通常也必须接受更严格的政府监管:

  • 经营与定价受限: 政府为了防止持牌公司滥用其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往往会对公司的经营行为(如服务标准)和产品/服务价格进行干预和限制。例如,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公司的定价就需要经过听证会等程序。
  • 承担额外社会责任: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持牌公司常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例如电信运营商被要求在偏远地区提供无利可图的普遍服务。
  • 面临政策风险 牌照并非永久有效,其授予、续期、甚至吊销的权力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旦行业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比如放开准入、增加牌照发放数量等,公司的护城河就可能瞬间瓦解。

并非所有牌照都价值连城。投资者需要像鉴宝一样,仔细评估一张牌照的“含金量”。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察:

  1. 稀缺性: 这是最核心的判断标准。牌照是全国仅有几张,还是每个省市都能轻易申请?数量越少,门槛越高,价值自然越大。一张全国性的银行牌照,其价值远非一张地方性的网约车牌照可比。
  2. 持续性: 牌照的有效期是多久?是永久性的,还是只有三五年?续期的难度和确定性如何?一个长期、稳定、可预期的牌照,才能为公司提供长久的保护。
  3. 排他性: 牌照授予的权利有多强?是在特定区域内的独家经营权,还是仅仅一个“入场券”?例如,特定药品的专利保护期内,就享有绝对的排他性。
  4. 业务核心度: 该项许可是否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和盈利模式紧密相关?如果牌照保护的是公司的核心现金牛业务,其价值就至关重要。反之,如果只是边缘业务的许可,则对公司整体价值影响不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行政许可的意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投资机会。

  • 寻找“牌照”型护城河: 在能力圈内,积极寻找那些依靠高价值行政许可建立起宽阔护城河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生意模式简单,现金流稳定,是理想的长期持有对象。
  • 警惕“政策”这把双刃剑: 投资持牌公司,就必须将政策风险作为核心监控指标。要持续关注行业监管动态,理解政策变化对公司基本面的潜在影响。
  • 估值时的审慎考量: 强大的牌照优势通常会反映在股价上,给予公司较高的估值溢价。投资者需要判断市场是否对牌照价值反应过度。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是衡量其真实价值的可靠标尺。
  • 超越牌照看本质: 牌照是强大的竞争优势,但不是全部。优秀的管理层、卓越的运营效率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样不可或缺。切记,我们投资的是一家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张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