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s

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简称MBS。想象一下,银行手里有成千上万份购房者的抵押贷款合同,每份合同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每月都会产生利息和本金的现金流。但对银行来说,这么多“鹅”管理起来麻烦,资金回笼也慢。于是,聪明的金融机构想出了一个叫“资产证券化”的魔法:把这些“鹅”打包成一个大篮子,然后把这个大篮子分成无数小份,像卖股票债券一样卖给投资者。投资者买了这份“篮子”,就相当于拥有了“鹅”们未来所下金蛋(即房贷还款)的一部分所有权。这就是MBS,一个把流动性差的房贷变成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的过程。

MBS的诞生过程就像开办一家“房贷果汁”工厂,主要分三步:

  1. 第一步:收购水果。 “果农”(银行)将自己果园里成千上万的“水果”(住房抵押贷款合同)卖给“果汁厂”(通常是一个被称为特殊目的载体的独立机构)。
  2. 第二步:榨汁和包装。 “果汁厂”将收购来的各种水果(不同利率、不同期限的贷款)混合在一起,榨出“混合果汁”(汇集所有贷款的未来现金流)。然后,工厂将这些果汁精心包装成标准化的瓶子(分割成一份份标准化的MBS证券)。
  3. 第三步:超市上架。 这些包装好的“果汁瓶”(MBS)最终被送到“金融超市”(资本市场),卖给广大投资者。投资者购买后,就可以定期收到“果汁厂”分发的“果汁”——也就是购房者们支付的本金和利息。

通过这个过程,银行迅速回笼了资金,可以发放更多贷款;而投资者则获得了一种新的投资品。

对于投资者来说,MBS这杯“果汁”闻起来很香,但喝之前一定要看清配料表。

  • 更高的收益: 通常,MBS提供的收益率会高于同等信用评级的国债,对寻求稳定现金流和更高回报的投资者有吸引力。
  • 分散风险: 一份MBS背后是成百上千笔不同的抵押贷款,理论上,个别几户家庭违约不会对整体造成毁灭性打击,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MBS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中最著名的“毒苹果”莫过于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次贷危机

  • 信用风险 这是最大的“坑”。如果“果汁”的原料——也就是那些抵押贷款——本身就是“烂苹果”(比如借款人信用不佳,收入不稳,这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那么会发生什么?当大量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果汁”就会断供,MBS的价值将一落千丈。2008年的危机正是源于此。
  • 提前还款风险 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很多房主会选择提前还清旧的高息贷款,转而申请新的低息贷款。这对MBS投资者可不是好消息。这就像你投资的果树刚开始结果,果农就把树连根拔起还给你本金,你不得不拿着钱去寻找其他收益率更低的果树。
  • 利率风险 和所有固定收益产品一样,当市场利率上升时,现有MBS的吸引力会下降,其市场价格也会随之下跌。
  • 透明度陷阱: MBS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清自己买的“果汁”里到底混合了哪些“水果”,品质如何。你可能以为买的是一篮子新鲜苹果,实际上里面混杂了大量烂果。

价值投资的角度看,MBS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需要极度警惕的领域。

  • 能力圈原则: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反复强调,“永远不要投资自己看不懂的东西”。MBS的定价模型、风险结构和现金流预测都极为复杂,远远超出了大多数非专业人士的能力圈。看不懂,就意味着无法准确评估其真实价值和风险。
  • 安全边际何在: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安全边际,即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对于一个连内在价值都难以估算的黑箱产品,你如何能确定自己买得足够便宜?在MBS投资中,信息劣势使得普通投资者几乎不可能建立可靠的安全边际。

投资启示: MBS的故事给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不要被高收益和华丽的金融创新所迷惑,要始终将目光聚焦于投资标的背后最基础的资产质量。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费力去研究MBS这种复杂的“金融炼金术”,不如老老实实地投资于自己能理解的优秀企业股票或简单的指数基金。记住,投资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钱”,而避开那些你无法理解的“大坑”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