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服务可获得市场 (SOM)
可服务可获得市场(Serviceable Obtainable Market, SOM),是指在可服务市场 (SAM)中,一家公司凭借其现有资源、渠道、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短期至中期内切实能够占领的那一部分市场。如果说总可用市场 (TAM)是整个星辰大海,SAM是你能航行到的那片海域,那么SOM就是你船上的渔网在一次作业中真正能捞到的鱼。它是衡量一家公司短期增长潜力最接地气的指标,也是投资者判断公司战略是否务实、目标是否靠谱的重要试金石。
SOM:从“大蛋糕”到“盘中餐”
在评估一家公司的市场前景时,我们常常会听到TAM、SAM、SOM这“三兄弟”,它们共同描绘了一家公司从梦想、到可行、再到现实的市场版图。理解它们的层级关系,是戳破市场泡沫、看清公司真实价值的第一步。
TAM、SAM、SOM:市场三兄弟
把市场想象成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这三者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 总可用市场 (TAM): 整个蛋糕。它代表了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全球总需求,是理论上的最大市场规模。比如,全球所有需要喝饮料的人构成的市场。这个数字通常很惊人,但也最虚无缥缈。
- 可服务市场 (SAM): 你能切到的那一大块蛋糕。它受限于你的业务模式、产品定位和地理覆盖范围。比如,你是一家生产高端果汁的公司,你的SAM就是全球高端果汁市场的规模,而非整个饮料市场。
- 可服务可获得市场 (SOM): 你实际能吃到嘴里的那一口蛋糕。这是SAM的一部分,是你考虑到竞争对手、自身产能、营销预算和销售渠道后,现实中能拿下的市场份额。比如,在高端果汁市场中,你预计未来两年能占据5%的份额,这5%就是你的SOM。
为什么价值投资者要关心SOM?
许多公司喜欢用宏大的TAM来吸引投资者,但聪明的价值投资者更关注脚踏实地的SOM。
- 评估增长的现实性: 一个万亿级的TAM并不能保证公司就能分得一杯羹。SOM将我们的视线从“天花板”拉回到“地板”,帮助我们更清醒地判断公司未来几年的营收增长有多大可能性,避免被不切实际的“宏大叙事”所迷惑。
- 洞察竞争的激烈度: 估算SOM的过程,必然会迫使我们去分析公司的护城河。它凭什么能从众多竞争者口中抢下这块市场?是技术、品牌、成本,还是网络效应?对SOM的深入思考,其实就是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次压力测试。
- 检验管理层的执行力: 将公司过去的业绩与它们曾经宣称的SOM目标进行对比,是衡量管理层能力的一个绝佳方法。一个总是能实现甚至超越其SOM目标的公司,其管理层往往更值得信赖。
如何估算SOM?
估算SOM没有唯一的标准公式,但通常有两种主流方法,将它们结合使用,可以得到一个更可靠的结论。
自上而下 vs. 自下而上
一个简单的例子:巷口的“价值咖啡馆”
假设你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开了一家主打高品质手冲咖啡的“价值咖啡馆”。
- TAM: 全市所有喝咖啡的人。
- SAM: 咖啡馆周边2公里内,愿意为高品质咖啡支付更高价格的消费者。根据调研,这个市场每年大约有100万元的规模。
- SOM: 周边有3家竞争对手,包括一家星巴克。考虑到你的店面大小(只有20个座位)、咖啡师的处理能力以及初期品牌知名度,你判断第一年能争取到SAM中15%的份额。
- 你的SOM = 1,000,000元 (SAM) x 15% = 150,000元。
- 这个15万元,就是你明年业绩目标的现实基础。
投资启示录
- 宁要小池塘里的大鱼,不要大海洋里的小虾: 一家在自己的SOM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公司,往往比在巨大TAM中苦苦挣扎的小公司拥有更强的定价权和盈利能力。投资时,与其被“市场无限大”的故事打动,不如寻找那些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做“霸主”的企业。
- SOM是动态的,护城河是关键: 公司的SOM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家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可以通过创新、扩张、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SAM,并相应地提升SOM。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持续观察,公司的SOM是在扩大还是在被侵蚀。
- 警惕“SOM粉饰”: 正因为SOM如此重要,一些公司可能会有意夸大其可获得的市场份额,描绘一个不切实际的美好未来。作为审慎的投资者,必须对公司的SOM预测保持批判性思维,仔细审视其背后的假设是否站得住脚。记住,数字会说谎,但逻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