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尔·格林布лаtt
乔尔·格林布拉特 (Joel Greenblatt) 他是一位传奇的美国投资家、对冲基金经理、作家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客座教授。格林布拉特是价值投资领域的巨擘,以其化繁为简的投资哲学闻名于世。他最著名的贡献是创造了“神奇公式”(Magic Formula)——一个简单、量化的选股策略,旨在系统性地找出“质优价廉”的股票。他的著作,尤其是《股市稳赚》,将复杂的投资思想转化为普通投资者也能理解并执行的具体步骤,深刻地影响了无数追求理性投资的个人和机构。格林布拉特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纪律性地应用有效的方法,任何人都有可能战胜市场。
“华尔街的哈利·波特”:格林布拉特其人
乔尔·格林布拉特并非那种生来就自带光环的投资神童,他的成功之路更像是一部严谨、专注且充满智慧的教科书。毕业于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后,他于1985年用区区70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创立了哥谭资本(Gotham Capital)对冲基金。这家基金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创造了年化回报率接近50%的惊人业绩,即使在扣除各项费用后,年化回报率依然高达30%,堪称华尔街的奇迹。 然而,格林布拉特并未将自己的成功秘诀束之高阁。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分享。他接过了他的精神导师、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教鞭,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执教,讲授沃伦·巴菲特也曾学过的价值投资课程。他将自己多年实战经验和深刻思考,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和公众。 他撰写的两本著作更是让他声名远播。第一本是《你也可以成为股市天才》(*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这本书揭示了在市场的特殊角落——如公司分拆、并购重组等“特殊情况”中寻找超额回报的秘诀。第二本则是让他彻底“出圈”的《股市稳赚》(*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书中他将自己投资体系的精髓,浓缩成一个普通人都能操作的“神奇公式”。正是这种乐于分享和化繁为简的精神,让他成为了无数中小投资者心中的“投资魔法师”。
核心投资理念:神奇公式的诞生
“神奇公式”的诞生,源于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问题:如何系统性地、持续地找到“用便宜价格买入好公司”的机会? 这句话是价值投资的精髓,但如何将其从一句哲学口号,转变为一套可执行的投资流程?格林布拉特给出的答案,就是神奇公式。 这个公式的优雅之处在于,它只用了两个核心变量,就抓住了价值投资的两个关键:“好公司”和“好价格”。
神奇公式的两大支柱
支柱一:好公司(资本回报率)
如何定义一家“好公司”?在格林布拉特看来,标准非常纯粹:就是能用更少的钱,赚回更多的钱。 这家公司就像一台高效的印钞机。衡量这种“印钞”效率的指标,就是资本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 ROC)。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柠檬水摊。
- A方案: 你投入100元的成本(桌子、柠檬、糖等),一年下来净赚了50元。你的资本回报率就是 50 / 100 = 50%。
- B方案: 你朋友也开了个摊,投入了200元的豪华装备,一年也净赚了50元。他的资本回报率就是 50 / 200 = 25%。
显然,你的柠檬水摊(A方案)是一门更好的生意,因为它用更少的资本创造了同样的利润。格林布拉特寻找的,就是A方案这样的公司。 在实际计算中,他使用的资本回报率公式略有调整,以便更公平地比较不同公司: 资本回报率 = 息税前利润 (EBIT) / (净流动资本 + 净固定资产) 这个公式的分子(息税前利润)剔除了税收和利息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核心运营盈利能力。分母(净流动资本+净固定资产)则代表了公司为了维持运营所投入的真金白银。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生意模式越好。
支柱二:好价格(盈利收益率)
找到了好公司,下一步就是确保我们买得不贵。如何衡量价格是否“便宜”?格林布拉特使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指标: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 这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它其实是我们熟悉的市盈率(P/E Ratio)的“倒数”。
- 市盈率 = 股价 / 每股收益
- 盈利收益率 = 每股收益 / 股价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股价10元,每股每年赚1元。它的市盈率是10倍,意味着你花10元买下这部分所有权,需要10年才能“回本”。而它的盈利收益率是 1 / 10 = 10%,这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你这笔投资每年能为你带来10%的“税前收益”,就像买了一份年利率10%的债券。显然,盈利收益率越高,你买入的价格就越划算。 同样地,为了在不同资本结构的公司间进行公平比较,格林布拉特对公式进行了优化: 盈利收益率 = 息税前利润 (EBIT) / 企业价值 (Enterprise Value, EV) 这里的企业价值(EV)可以理解为“收购这家公司所需要支付的总价格”,它等于公司的市值加上其净债务。使用企业价值,使得无论公司是靠股权还是靠债务融资,都能在同一个基准上比较其估值的吸引力。
神奇公式的运作步骤
有了“好公司”和“好价格”这两个标尺,神奇公式的运作流程就变得异常清晰和机械化,旨在排除人类情绪的干扰:
- 第一步:确定筛选范围。 首先,设定一个最小市值门槛(例如,市值大于1亿美元),以排除规模过小的公司。然后,剔除金融和公用事业类公司,因为这两类公司的财务结构特殊,不适用上述两个指标。
- 第二步:分别排名。 将筛选范围内的所有公司,按照“资本回报率(ROC)”从高到低进行排名,第一名的记为1分,第二名记为2分,以此类推。然后,再将这些公司按照“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同样记分。
- 第三步:综合排名。 将每家公司的两个排名分数相加。例如,A公司ROC排名第10,盈利收益率排名第20,则其总分为30。B公司ROC排名第5,盈利收益率排名第35,总分为40。
- 第四步:构建组合。 将所有公司按“总分”从低到高排序,总分越低的公司,就是神奇公式认为越“质优价廉”的股票。买入排名前20-30名的公司,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 第五步:定期再平衡。 持有这个组合一年。一年后,卖出所有股票,重复上述一至四步,买入新一期名单上的股票。如此年复一年地循环操作。
神奇公式的哲学内核
神奇公式看似简单机械,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投资哲学:
- 相信均值回归: 公式之所以有效,是基于一个信念——市场短期是情绪化的投票机,长期是理性的称重机。被错杀的优质公司(高ROC、高Earnings Yield)的股价,最终会回归其内在价值。
- 纪律性的逆向投资: 神奇公式选出的股票,往往是那些因为某些短期问题而被市场冷落的公司。它迫使投资者以纪律性的方式进行逆向思考,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 耐心是终极的美德: 格林布拉特反复强调,神奇公式并非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能跑赢市场。它甚至可能连续一两年表现不佳。但从长期(3-5年以上)来看,坚持这个策略,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极高。
神奇公式之外的智慧:特殊情况投资
在神奇公式广为人知之前,格林布拉特早已凭借其在“特殊情况投资”(Special Situation Investing)领域的深厚造诣而名震江湖。这部分智慧主要集中在他的第一本书《你也可以成为股市天才》中。 所谓“特殊情况”,指的是那些由特定公司行为(而非整体市场波动)驱动的投资机会。在这些事件中,公司的价值常常被错误地低估,为精明的投资者创造了低风险、高回报的良机。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公司分拆(Spin-offs)。
- 分拆(Spin-offs): 当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将其中的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一家新的上市公司时,就发生了分拆。为什么这里会遍地黄金?
- “没人要的孩子”: 新分拆出来的公司通常规模较小,业务可能不够“性感”,因此被原母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大量抛售。因为这些大基金要么有持仓市值的最低要求,要么根本不了解这个新业务。
- 管理层激励: 新公司的管理层获得了独立的决策权和股权激励,他们有极强的动力去提升公司业绩,释放价值。
- 价值清晰化: 原本隐藏在庞大集团中的优质业务,在分拆后价值变得一目了然,更容易被市场重新定价。
格林布拉特发现,系统性地买入这些刚被分拆出来的“没人要的孩子”,并在一段时间后卖出,长期回报率惊人。除了分拆,其他特殊情况还包括并购套利、破产重组等,这些都是专业投资者寻找超额收益的“秘密猎场”。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无论是神奇公式,还是特殊情况投资,格林布拉特的智慧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行动指南。
找到一个好方法,并坚持下去
投资成功的关键,不是找到一个“永远正确”的公式,而是找到一个逻辑上健全、经过历史检验的有效方法,然后像机器人一样严格执行它。神奇公式就是这样一个方法。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拥有纪律,克服情绪的诱惑。
简单就是力量
你不需要成为金融博士,也不需要掌握复杂的估值模型。格林布拉特证明了,抓住问题的核心——用合理的价格买入能赚钱的好生意——比什么都重要。两个简单的指标,只要使用得当,其威力远超华尔街上百页的深度研究报告。
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不是向导
神奇公式的本质,就是系统性地利用格雷厄姆所描述的“市场先生”(Mr. Market)的躁郁症。当市场先生情绪低落,愿意以极低的价格(高盈利收益率)向你兜售一家好公司(高资本回报率)的股票时,你应该毫不犹豫地买入。永远不要让市场的短期情绪左右你的长期决策。
关注“没人要的角落”
巨大的投资机会往往隐藏在市场的聚光灯之外。当所有人都盯着明星科技股时,不妨去看看那些被分拆出来的、业务枯燥的传统公司。在这些被忽视的角落,竞争更少,信息优势更容易建立,价值洼地也更多。
做好功课,但别忘了常识
虽然神奇公式是一个量化工具,但格林布拉特本人在做投资决策时,依然会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在使用公式筛选出备选股后,至少应该花一点时间做个常识性检查: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它为什么会被低估?是否存在明显的陷阱?将量化工具与基本常识相结合,才能让你的投资之路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