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策略

优势策略 (Dominant Strategy) 是 博弈论 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想象一场游戏,无论你的对手出什么招,你都有一个“必杀技”,只要使出这一招,你的收益就是最大的——这个“必杀技”就是你的优势策略。换句话说,它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给你带来最佳结果的最优选择,完全不用去猜测别人的行动。在商业竞争和投资决策中,寻找到真正的优势策略就像找到了武功秘籍,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这种“万金油”式的策略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极为罕见。

要理解优势策略,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囚徒困境”。 警方逮捕了两名合谋的抢劫嫌疑人A和B,但没有足够证据给他们定重罪。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开关押审讯,并给出如下条件:

  • 如果一人招供,另一人沉默: 招供者当场释放,沉默者重判10年。
  • 如果两人都招供: 两人各判5年。
  • 如果两人都沉默: 因证据不足,两人各判1年。

现在,让我们站在嫌疑人A的视角思考:

  • 假设B会招供: 对A来说,最好的选择是招供,因为招供判5年,总比沉默判10年要好。
  • 假设B会沉默: 对A来说,最好的选择还是招供,因为招供能直接获释,而沉默还要服刑1年。

你会发现,无论B做什么选择,A的最佳选择都是“招供”。因此,“招供”就是A的优势策略。同理,“招供”也是B的优势策略。最终,理性的两人都会选择招供,双双入狱5年。这个结果也常常被称为“纳什均衡”,尽管它显然不如两人都沉默(各判1年)来得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体基于优势策略做出的理性选择,有时反而会导致对集体更糟糕的结局。

许多投资者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优势策略”,一个能保证在股市中永远赚钱的简单法则。比如:

  • “永远满仓,因为长期来看股市总是上涨的。”
  • “只投资科技股,因为科技改变世界。”
  • “市场大跌时,一定要加倍买入。”

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优势策略。它们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市场这个“对手”的行为。在长达十年的大牛市里,“永远满仓”看似所向披靡;可一旦遭遇长期熊市,它就会变成让你资产严重缩水的“劣势策略”。市场的行为是复杂且难以预测的,因此,对于投资者个人的买卖行为而言,几乎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优势策略。试图用一个简单的战术动作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危险的幻觉。

既然投资者个人很难拥有优势策略,那这个概念对我们还有用吗?当然有!诀窍在于——改变你的思考角度我们不应为自己的投资行为寻找优势策略,而应去寻找那些在其行业内拥有优势策略的优秀公司。 这正是价值投资理念的精髓。一家公司如果在其商业竞争中拥有“优势策略”,通常意味着它构筑了坚固的“护城河”。

这类公司在面对竞争时,总有那么一两招“杀手锏”,让它无论在何种竞争环境下都能过得很好。

  • 绝对的成本优势: 想象一家公司,它的生产成本全行业最低。当竞争对手发起价格战时,它可以从容地选择降价,即便降价后,它依然能保持盈利,而竞争对手可能已经亏损。在这种情况下,“降价应战”就是它的优势策略。
  • 强大的品牌效应: 拥有顶级品牌的公司,无论竞争对手是降价还是推出新品,它都可以凭借消费者的忠诚度维持较高的定价和市场份额。“保持高端定位”就是它的优势策略。
  • 无敌的网络效应: 当一个社交平台的用户越多,它对新用户的吸引力就越大。它的优势策略就是“持续扩张”,因为每增加一个用户,平台的价值就更高,对手就更难追赶。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的工作不是在K线图上寻找买卖信号,而是像一名商业侦探,在现实世界里发掘那些拥有优势策略的伟大企业。你的投资组合不应该建立在你自认为的“投资神技”上,而应建立在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的确定性上。 当你买入一家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时,你就不再需要每天猜测市场先生的情绪了。因为你知道,你投资的这家公司,它自己就带着“必杀技”,能够在长期的商业竞争中胜出。这,才是普通投资者最可靠的“优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