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计划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保险资管计划

保险资管计划(Insurance Asset Management Plan),是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的金融产品。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由保险公司的“投资高手”团队掌舵的“理财航母”。这艘航母不仅可以投资我们熟悉的股票债券,还能驶向更广阔的水域,比如投资高速公路、发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或者进行股权投资。它的目标是利用保险资金稳健、长期的投资风格,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回报。

保险资管计划的管理人,即“操盘手”,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是大型保险集团旗下的专业投资机构,它们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和运用集团庞大的保险资金。 保险资金有两个显著特点:规模大期限长。寿险保单的存续期可长达数十年,这意味着保险资管公司在做投资决策时,天然地倾向于长线思维,更注重资产的长期价值和风险控制,而不是追逐短期市场热点。这种与生俱来的“价值投资”基因,也深深地烙印在了它们发行的保险资管计划上。

相比我们熟悉的公募基金,保险资管计划的投资范围要宽广得多,堪称“海陆空”全能选手。

  • 标准化资产: 这是“常规武器”,包括在交易所公开交易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 非标准化资产: 这是保险资管计划的“特色装备”。非标资产,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它们构成了保险资管计划的核心优势,主要包括:
    • 债权投资计划: 主要投向交通、能源、市政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债权,比如投资一条高速公路或一个港口的未来收费权。这类投资通常能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
    • 股权投资计划: 直接投资于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
    • 其他金融产品: 如信托计划、券商专项资管计划等。

正是因为能够配置这些独特的非标资产,保险资管计划才有可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提供与传统股债市场相关性较低的、更多元化的回报来源。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区分保险资管计划和公募基金非常重要。它们就像是路上跑的越野车和轿车,虽然都是车,但性能和适用场景大不相同。

  • 管理人不同: 保险资管计划的管理人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公募基金的管理人是基金管理公司。前者管理着庞大的保险资金,风格上更追求绝对收益和风险控制;后者则更侧重于与市场基准比较的相对收益
  • 投资范围不同: 保险资管计划的“武器库”更丰富,可以投资非标资产,而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则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标准化的二级市场证券。
  • 门槛与流动性不同: 传统上,保险资管计划的投资门槛更高(尽管近年来有所降低),且通常有较长的封闭期(例如1年、3年甚至更长),流动性不如可以随时申购赎回的开放式公募基金。

保险资管计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投资大门,但上车前,请务必系好“安全带”。

它更适合那些资金量相对充裕、追求长期稳健增值、且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如果您是一位信奉“慢就是快”的价值投资者,并愿意用时间换取空间,那么保险资管计划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 考察管理人背景: 投资保险资管计划,本质上是把钱托付给一个专业的管理人。因此,管理人的实力至关重要。优先选择那些股东背景强大、管理规模领先、历史业绩优异、投研团队稳定的头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2. 看懂底层资产: 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在投资前,务必弄清楚这个计划到底买了什么。是投向股市的“组合类”产品,还是投向基础设施债权的“债权计划”?不同的底层资产,风险和收益特征截然不同。永远不要投资自己看不懂的东西
  3. 关注期限与费用: 清楚了解产品的封闭期有多长,确保这笔资金在封闭期内是您不需要动用的“闲钱”。同时,也要关注其管理费、托管费等各项费用,因为费用是会直接侵蚀您最终收益的“隐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