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
动量(Momentum),在投资领域,它描述的是一种资产价格运动的“惯性”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一只在过去一段时间(通常是3到12个月)表现优异的股票,在未来短期内很可能继续保持上涨势头;反之,表现糟糕的股票则可能继续下跌。动量效应被认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显著的市场异象,因为它似乎与经典的有效市场假说相悖,后者认为资产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过去的表现无法预测未来。动量策略因此成为量化投资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利用这一现象来构建投资组合。
动量是什么?
想象一个正在滚下山的雪球,它会越滚越大,越滚越快——这就是动量。在金融市场里,股票价格有时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特性。
- 核心逻辑: 动量投资的核心逻辑是追随趋势。投资者买入那些已经在上涨的资产(“买高”),并期望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卖得更高”)。这与价值投资“低买高卖”的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
- 理论来源: 这一现象最早由学者Jegadeesh和Titman在1993年的著名论文中系统性地提出,他们发现,根据过去6到12个月的回报率买入表现最好的股票、卖出表现最差的股票,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动量与价值投资:一对“欢喜冤家”
对于坚守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动量听起来像是一种危险的投机游戏。价值投资者在市场冷清、股价低迷时买入,寻找被低估的“烟蒂”;而动量投资者则在市场火热、股价高涨时入场,追逐耀眼的“明星”。它们看起来水火不容,但实际上却可以成为一对互补的“欢喜冤家”。
- 理念冲突点:
- 价值投资: 基于公司的基本面分析,相信价格终将回归价值,是一种逆向投资策略。
- 动量投资: 基于价格的历史表现,相信趋势将会延续,是一种顺势投资策略。
- 如何化敌为友:
- 顶尖的投资大师早已发现,将两者结合可能会产生“1+1 > 2”的效果。价值投资帮助你找到“好公司”,而动量可以帮助你找到“好时机”。
- 试想一下,如果你找到了一家基本面优秀、估值合理(符合价值标准)的公司,同时它的股价也开始走出底部,呈现出稳健的上升势头(符合动量标准),这往往意味着市场开始认识到这家公司的价值。此时介入,你不仅能避免买入后股价继续下跌的“价值陷阱”,还可能更快地享受到价值回归带来的收益。
普通投资者如何理解和应用动量?
普通投资者直接复制纯粹的动量策略风险很高,因为追高杀跌很容易让人在市场情绪的顶峰买入,在恐慌的谷底卖出。但是,理解动量的概念能为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宝贵的参考。
- 避免“接飞刀”的过滤器: 当你发现一只符合你所有价值投资标准的“便宜好货”时,不妨观察一下它的价格动量。如果它仍在持续不断的下跌通道中,或许耐心等待趋势稳定或反转的信号出现,会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这能帮你有效过滤掉那些看似便宜、但基本面可能正在恶化的“价值陷阱”。
- 简单的动量指标: 你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感知动量。关注一只股票是否接近其52周新高,或者简单查看它在过去6个月和12个月的表现,就是最直观的动量体温计。
投资启示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动量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而应被看作一个有用的辅助工具。它像一个灵敏的“市场情绪探测器”,能告诉你市场对你心仪的股票是“爱答不理”还是“青睐有加”。 纯粹的价值投资可能会让你在漫长的等待中备受煎熬,而纯粹的动量投资又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最智慧的做法,或许是在你用价值的尺子精心挑选出好公司后,再用动量的眼光看一看市场的风向。找到那些“基本面扎实,估值合理,且开始被市场关注”的股票,往往能让你的投资之路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