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永锵
古永锵(Victor Koo),优酷 (Youku) 的创始人,曾任搜狐 (Sohu) 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是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当之无愧的“教父”级人物。他的名字,对于任何一位关注中国科技股的投资者来说,都如雷贯耳。古永锵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他既是身先士卒、开疆拓土的创业者,也是深谙资本运作、运筹帷幄的战略家。从投资银行家到门户网站的“二号人物”,再到视频网站的霸主,最后华丽转身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研究古永锵的经历,就如同翻开一本关于如何识别赛道、构建护城河、以及在关键时刻做出理性资本决策的实战教科书。
人物速写:从投行精英到视频教父
一个人的决策风格,往往根植于他过往的经历。古永锵能在日后“烧钱”大战中杀伐决断,与其早年在资本市场的历练密不可分。他的故事,是理解“产业”与“资本”如何共舞的绝佳案例。
华尔街的“预科班”
与许多草根出身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古永锵的起点相当“精英”。他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投资界。他曾在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任职,这段经历让他建立起了宏大的资本视野和严谨的财务分析能力。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第一段履历就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创始人的背景至关重要。一位懂资本、懂市场的创始人,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往往比纯粹的技术或产品型创始人能做出更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他们知道如何与资本共舞,而不是被资本吞噬。古永锵在创办优酷后,展现出的惊人融资能力和对上市、并购时机的精准把握,都源于这段“预科班”时期的积累。
搜狐的“操盘手”
如果说华尔街教会了古永锵“术”,那么在搜狐的经历则让他懂得了“道”。2000年前后,他加入张朝阳执掌的搜狐,担任首席财务官(CFO),后来升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他亲手主导了搜狐在美国纳斯达ك的首次公开募股 (IPO),并帮助公司成功穿越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世纪危机。 在搜狐的这五年,是他从一个“外部军师”(投资人)转变为“内部操盘手”的关键时期。他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深入到互联网公司的日常运营、战略规划、市场竞争的每一个毛孔中。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中国互联网的“玩法”——流量的逻辑、产品的迭代、以及残酷的市场竞争。这为他日后创办优酷,精准地预判行业走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酷的诞生:一场“烧钱”的豪赌
2005年,古永锵离开搜狐,次年创办了优酷网。当时,美国的YouTube已经声名鹊起,但在中国,视频网站还是一片混沌的蓝海。古永锵的入局,标志着这场游戏的玩法被彻底改变了。
看准赛道,但时机更重要
价值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曾说,他喜欢投资那些“有又长又宽雪道的行业”。视频网站无疑就是这样一条“雪道”,它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信息和娱乐需求,市场空间巨大。古永“锵”看准了这一点,但他比其他人看得更深。 他敏锐地意识到,视频网站是一个极度消耗资源的生意,主要成本来自两块:
- 带宽成本: 用户越多,看的视频越清晰、越流畅,服务器和带宽的费用就越高,这是一个无底洞。
- 内容成本: 早期视频网站内容以用户上传(UGC)为主,质量参差不齐且版权问题严重。古永锵预见到,未来一定是专业内容(PGC)和正版内容的天下,而购买版权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
因此,他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明白,这场战争的胜负手不在于技术有多领先,而在于谁的“钱袋子”更深,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起规模优势。
“快”与“合”:古永锵的融资与并购心法
理解了视频网站的商业本质后,古永锵祭出了两件法宝:“快”字诀和“合”字诀。
- “快”字诀:闪电融资,快速上市。
在优酷成立后的几年里,古永锵展现了教科书级别的融资节奏。他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拿到最大额的融资。他的逻辑很简单:在“烧钱”的赛道上,资金储备就是最重要的壁垒。当竞争对手还在为下一轮融资发愁时,优酷已经手握重金去购买内容、抢占市场了。2010年,优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全球第一家在大型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的视频网站,这为其后续的竞争提供了更充足的弹药。
- “合”字诀:终结内战,合并土豆网。
到2012年,视频行业的“烧钱”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优酷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土豆网杀得天昏地暗,双方为了争夺独家版权和市场份额,投入了巨额资金,导致两家公司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种“鹬蚌相争”的局面,对双方的股东而言都是价值的巨大消耗。
就在此时,古永锵做出了一个震惊行业的决定:**优酷与土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这笔交易堪称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神来之笔。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其意义非凡: - **结束恶性竞争:** 合并直接结束了版权采购和市场推广上的价格战,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 **创造绝对垄断:** 合并后的“优酷土豆”占据了市场近70%的份额,形成了绝对的领先优势,拥有了对上下游(内容方和广告主)更强的议价能力。 - **构建强大护城河:** 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网络效应被无限放大,新的竞争者再想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次合并,是古永锵资本运作艺术的巅峰体现。他没有被情绪和所谓的“宿敌”之争冲昏头脑,而是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做出了最理性的商业决策。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转身的智慧
“上岸”阿里巴巴:为什么卖掉亲生的“孩子”?
2015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优酷土豆。许多人不理解,为何古永锵要卖掉自己一手创办并带上巅峰的“亲儿子”? 这恰恰体现了他作为战略家的清醒与理性。他明白,视频行业的下半场,将是生态系统的战争。竞争不再局限于视频本身,而是延伸到了电商、支付、社交、文娱等多个领域。优酷虽然是行业老大,但作为一个独立公司,其财力与资源已经无法与阿里、腾讯这样的生态巨头相抗衡。 选择并入阿里,对优酷和股东而言,是当时的最优解:
- 找到了“大靠山”: 获得了阿里生态的流量、技术和资金支持,得以继续在牌桌上玩下去。
- 股东价值实现: 对于跟随他多年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次成功且高溢价的退出,完美兑现了投资回报。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这个决策的启示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如何创造价值,更要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实现价值。适时地出售公司,与通过长期经营为股东创造回报一样,都是负责任的资本配置行为。有时候,承认“打不过就加入”是一种智慧,而非懦弱。
成立天行者资本:猎手变“园丁”
完成优酷的使命后,古永锵再次转身,成立了天行者资本 (Skywalker Capital),回归了他最初的起点——投资。他从一个亲自下场搏杀的“猎手”,变成了一个培育下一代企业家的“园丁”。他利用自己过去二十年在产业和资本领域的经验,去发现和赋能新的创业者。 他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他过往成功经验的延续和复用。这种从顶级企业家转型而来的投资人,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的判断也值得普通投资者密切关注。
投资启示录:从古永锵身上学什么?
古永锵的职业生涯,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份生动的学习蓝图。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核心启示:
- 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 投资一家公司,首先要看透其所在的行业“玩的是什么”。古永锵从一开始就明白视频网站是资本密集型游戏,所以他的一切战略都围绕“钱”来展开。我们投资时,也必须搞清楚,驱动公司增长的核心要素到底是技术、品牌、渠道,还是资本?
- 重视管理层的资本运作能力: 对于处在快速发展或激烈竞争行业的公司,管理层的资本运作能力几乎和业务能力同等重要。一个懂得何时融资、何时并购、何时出售的管理层,能够为股东创造巨大的额外价值。
- 动态看待“护城河”: 优酷通过合并土豆,一度建立了看似坚不可摧的护城河。但移动互联网和巨头生态的崛起,又让这条河的边界变得模糊。这告诉我们,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地审视和评估。当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时,曾经的优势可能荡然无存。
- 理性重于情怀: 从合并宿敌土豆,到卖掉亲手创办的优酷,古永锵的每一步重大决策都充满了商业理性,而非个人情怀。这是顶级企业家的共同特质,也是成功投资者的必备素养。投资是关于概率和回报的计算,而不是与股票“谈恋爱”。
古永锵的故事,完美诠释了长期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他有长远的产业终局判断,又能根据现实的竞争格局,做出最务实的决策。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卓越的资本配置大师。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投资的世界里,最终的胜利往往属于那些既能抬头看路,又能低头算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