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触达市场总额

可触达市场总额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常被投资圈的朋友们简称为TAM。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厨艺超群的汉堡大师,发明了一款全世界最好吃的汉堡。如果此刻地球上没有其他任何汉堡店,所有爱吃汉堡的人都会来买你的汉堡,那么这些人一年花在汉堡上的所有钱,就是你的TAM。简单来说,TAM是一个产品或服务在理论上能够达到的最大市场规模,是其收入的天花板。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我们来说,理解一家公司的TAM,就像登山前研究山有多高,它决定了我们脚下的这家公司,其未来的成长空间究竟是广阔无垠的星辰大海,还是一眼望到头的小池塘。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那些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优秀公司,并长期持有,分享其成长带来的复利效应。而一家公司能否持续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赛道”的长度和宽度,这个赛道,就是TAM。

  • 定义增长的“天花板”: 一家公司再优秀,如果它所在行业的市场总额只有10个亿,那么它就算做到行业垄断,收入最多也就是10个亿。而另一家公司,哪怕目前规模尚小,但其所处的行业TAM高达1万亿,那么它就拥有了一条无比漫长的成长“跑道”。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说,他喜欢投资那些“简单、可预测、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都处在一个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中,比如可口可乐所处的全球软饮料市场。
  • 衡量长期潜力的标尺: 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不仅要看它现在的盈利能力,更要看它未来的现金流折现。一个巨大的TAM意味着公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可能维持较高的增长率,这会极大地提升其估值。它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战略纵深”,即使短期遇到困难,广阔的市场也给了它调整和转圜的余地。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强调的安全边际的一部分——一个来自成长空间的“安全垫”。

在现实世界中,单单一个TAM的概念过于宏大和理想化,就像我们不可能真的把汉堡卖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为了更精准地进行分析,投资分析师们通常会将市场规模拆解成一个“三层漏斗”结构,也就是TAM家族的三兄弟:TAM、SAM和SOM。 我们继续用卖汉堡的例子来拆解这个家族。

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即可触达市场总额,是这个家族的老大,代表着最广阔、最理想化的市场版图。

  • 定义: 你的汉堡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部潜在市场需求。
  • 汉堡店的例子: 全世界所有吃汉堡的人(或者所有可能吃汉堡的人),他们每年消费汉堡的总金额。这包括了从纽约到北京,从街边小摊到高档餐厅的所有汉堡消费。
  • 计算公式(理想状态): 全球潜在顾客数量 x 每位顾客年均消费量 x 产品平均单价。
  • 特点: 这是一个战略层面的数字,用于评估一个商业想法的终极潜力。它告诉我们:“如果一切顺利,我们这盘生意最大能做多大?”

SAM (Serviceable Addressable Market),即服务可触达市场,是家族老二,代表着你的商业模式和能力范围内,实际能够覆盖到的那部分市场。

  • 定义: 在你的地理覆盖范围、销售渠道、法规许可等限制下,你能触及的那部分TAM。
  • 汉堡店的例子: 假设你的汉堡连锁店目前只在中国开设。那么,你的SAM就是全中国所有汉堡消费者的市场总额。你暂时无法服务到美国、欧洲的食客,那部分市场就不属于你的SAM。
  • 特点: SAM比TAM更具现实意义,它反映了公司中期内的市场目标。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现有的规划和能力下,我们能瞄准多大的市场?”

SOM (Serviceable Obtainable Market),即可获得服务市场,是家族老三,也是最接地气的一个,代表着在SAM中,你凭借现有资源和竞争优势,在短期内有现实把握能抢占到的市场份额。

  • 定义: 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存在,你的产品、品牌、销售团队能在SAM中实际拿下的份额。
  • 汉堡店的例子: 在中国的汉堡市场(你的SAM)里,有强大的麦当劳肯德基以及无数本土品牌。你的SOM就是,根据你的品牌知名度、门店位置、营销策略和产品口味,你预计在未来1到3年内能从这些竞争对手口中抢下的那部分生意,比如占据中国汉堡市场的1%。
  • 特点: SOM是衡量公司短期执行力和市场渗透能力的指标,常常与公司的近期销售目标直接挂钩。它回答了最实际的问题:“今年,我们到底能做多少生意?”

价值投资者而言,分析一家公司时,需要同时审视这三兄弟:用TAM看长远空间,用SAM看中期战略,用SOM看短期业绩。一个健康的成长型公司,应该是立足于清晰的SOM,稳步扩大SAM,并最终朝着广阔的TAM迈进。

估算TAM并非精确科学,更像是一场基于数据和逻辑的侦探游戏。主要有三种常用方法,它们各有优劣,聪明的投资者往往会结合使用,相互验证。

这种方法像一个滤网,从一个宏观的、权威的市场数据开始,层层筛选,最终得到与目标业务相关的市场规模。

  • 步骤:
    1. 找到一个权威的、宏观的行业报告,比如来自高德纳 (Gartner) 或国际数据公司 (IDC) 的数据。
    2. 像剥洋葱一样,根据公司的具体业务,一层层地剔除不相关的部分。
  • 例子: 假设我们要估算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云端财务软件的公司的TAM。
    1. 第一步: 查到中国IT总支出市场规模为1万亿元。
    2. 第二步: 筛选出软件市场支出,假设占20%,即2000亿元。
    3. 第三步: 筛选出企业级软件市场,假设占50%,即1000亿元。
    4. 第四步: 筛选出财务软件市场,假设占10%,即100亿元。
    5. 第五步: 筛选出针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假设占40%,最终得出TAM为40亿元。
  • 优点: 快速、省力,有权威数据来源作支撑。
  • 缺点: 容易过于乐观,忽略了市场细节。宏观数据可能不完全适用于一个创新的、细分的商业模式。

这种方法则像砌砖,从最基础的业务单元开始,逐步累加,最终构建出整个市场的版图。

  • 步骤:
    1. 确定产品的潜在客户群体是谁。
    2. 估算这个客户群体的总数。
    3. 确定每个客户愿意为你的产品支付多少钱(即客单价)。
    4. 将客户总数与客单价相乘。
  • 例子: 还是那家云端财务软件公司。
    1. 第一步: 确定目标客户是中国的“中小微企业”。
    2. 第二步: 通过国家统计数据,查到中国约有4000万家中小微企业。
    3. 第三步: 经过市场调研,假设其中有50%的企业需要并有能力购买财务软件,即2000万家。
    4. 第四步: 公司的软件年费为500元/年。
    5. 第五步: 计算TAM = 2000万家企业 x 500元/家 = 100亿元。
  • 优点: 更加贴近公司的实际业务,逻辑更严谨,结果往往更可靠。
  • 缺点: 需要大量的一手调研和数据搜集,过程复杂且耗时。

这是一种更侧重于产品核心价值的估算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开创了全新市场、颠覆了传统行业的产品。

  • 核心思想: 一个产品或服务的TAM,最终取决于它为客户创造了多大的价值。公司能收取的费用,是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 例子: 一款新型节能设备,能为一家中型工厂每年节省10万元电费。如果全国有1万家这样的工厂,那么这款设备每年为整个市场创造的总价值就是10万元/厂 x 1万厂 = 10亿元。理论上,这10亿元就是这款设备能够分享的“蛋糕”,即TAM。当然,设备厂商不可能收取10亿元,但这个数字定义了其价值创造的上限。

理解了TAM是什么以及如何估算,并不代表就能在投资中无往不利。作为理性的价值投资者,我们必须警惕其中的陷阱,并提炼出真正的投资智慧。

一个巨大的TAM本身并不能保证投资的成功。许多看似“蓝海”的市场,实则可能是竞争惨烈的“红海”,或是用户付费意愿极低的“死海”。

  • 警示: 餐厅行业的TAM无比巨大(每个人都要吃饭),但这个行业公司倒闭率极高,因为门槛低、竞争激烈,难以形成稳固的护城河。相反,一些看似小众的市场,如果一家公司能建立起绝对的垄断或品牌优势,反而能获得超额利润。
  • 启示: 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在他的著作《从0到1》中强调,成功的企业往往始于对一个细分小市场(一个明确的SOM)的绝对占领,然后逐步扩展。先在一个小池塘里成为“大鱼”,远比一开始就跳进汪洋大海要明智。因此,比起TAM的绝对大小,我们更应关注公司在SOM和SAM中的实际主导能力。

任何对TAM的估算都是基于当前认知的一个快照,但市场是活的,是动态演变的。

  • 警示: 在1900年,马车行业的TAM十分可观,但福特汽车的出现,不仅抢占了马车的市场,更是通过技术创新,极大地扩展了“个人出行”这个市场的边界,创造了一个远超马车时代的全新TAM。
  • 启示: 最优秀的公司并不仅仅是现有TAM的“分割者”,更是新TAM的“创造者”。苹果公司的iPhone,最初看似只是抢占诺基亚的市场,但它通过App Store创造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其TAM已经远远超出了“手机硬件”的范畴。投资者应该寻找那些有能力通过技术、产品或商业模式创新来“做大蛋糕”的公司,而不仅仅是“分蛋糕”。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这个比喻完美地诠释了TAM在价值投资中的终极意义。

  • 长坡(Long Hill): 指的就是一个巨大且持续增长的TAM。它为公司提供了长达数十年甚至更久的成长跑道,让时间的复利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 厚雪(Wet Snow): 指的就是公司自身强大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护城河。它能让公司在长长的坡道上滚动时,不断地黏住更多的雪(市场份额),让雪球越滚越大。

结论: 对于一名价值投资者而言,分析一家公司的可触达市场总额(TAM),绝不是简单地计算一个数字。它是一次深入的商业探索,旨在理解:这家公司所处的“坡”有多长?它的“雪”有多湿?以及,管理层是否是位技艺高超的“滚雪球者”? 找到一个拥有巨大TAM、强大护城河且由优秀管理层领导的公司,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这正是通往长期投资成功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