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dmall

多点Dmall

多点Dmall,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它并非许多人初印象中的又一个生鲜电商平台,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企业级SaaS (软件即服务) 公司。其核心业务是为传统零售商(如超市、便利店)提供一套名为“Dmall OS”的全面数字化操作系统,帮助它们完成从采购、供应链、门店管理到会员营销的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多点Dmall由零售业老将、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博士创办,因此与物美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这既是其发展的起点,也是投资者审视其独立性时关注的焦点。

要理解多点Dmall,就必须了解它经历的一次关键“变形”。

  • 第一阶段:O2O的追风者 (2015-2017)

多点Dmall诞生于中国O2O (线上到线下) 概念最火热的年代。最初,它的模式与当时成百上千的“跑腿代购”、“一小时达”平台类似:打造一个面向消费者的App,与线下超市合作,用户下单,平台负责拣货和配送。这是一种典型的流量模式,优点是容易上手,缺点是烧钱凶猛、用户忠诚度低,且无法深入改造零售业的本质效率问题。很快,公司意识到这种模式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

  • 第二阶段:SaaS模式的探索与确立 (2018至今)

在深刻反思后,多点Dmall毅然决然地转向了更难但更具长期价值的SaaS模式。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超市的“线上销售渠道”,而是立志成为它们的“数字化大脑和神经系统”。公司将重心从服务C端(消费者)转向赋能B端(商家),投入巨资研发Dmall OS系统,目标是为传统零售商提供一套可以即插即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次转型,标志着多点Dmall从一个互联网流量玩家,向一个深刻理解零售业痛点的科技服务商的蜕变。

Dmall OS是多点Dmall商业模式的核心,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零售行业的“安卓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零售商可以在这个“操作系统”之上,运行自己的各种数字化应用。这套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 Dmall App: 这是面向消费者的前端。它不仅是一个线上商城,更是一个集成了会员服务、营销活动、自助收银、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工具。它帮助商家将会员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用户的全面数字化。
  2. Dmall OS(商家端): 这是系统的“后台”和“大脑”,也是价值最集中的部分。它深入到零售运营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主要包括:
    • 门店数字化模块: 智能POS机、自助收银系统、电子价签、智能防损等,旨在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 供应链管理模块: 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销量,实现自动补货和库存优化,降低缺货率和损耗。
    • 会员与营销模块: 基于消费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提升顾客的复购率和客单价。
  3. IoT与数据智能: Dmall OS还整合了大量的物联网(IoT)设备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商家做出更明智的商业决策。

通过这套系统,一个传统的超市可以脱胎换骨,拥有堪比新型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这正是Dmall OS的价值所在——它不是要取代零售商,而是要武装零售商。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个光鲜的故事远不如坚实的商业逻辑和宽阔的护城河来得重要。让我们用价值投资的放大镜来审视多点Dmall。

多点Dmall的护城河主要来源于强大的转换成本。 想象一下,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如物美麦德龙中国)全面采用了Dmall OS。这意味着,从收银员用的POS机,到库管员用的盘点系统,再到采购经理看的销售预测,甚至是CEO看的财务报表,都深度嵌入了这套系统。此时,如果想要更换服务商,几乎等同于给整个企业做一次“神经中枢移植手术”。这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面临着员工重新培训、数据迁移失败、业务中断等巨大风险。因此,一旦客户深度使用Dmall OS,就会被牢牢“锁定”,形成极强的客户粘性。 其次,它也具备一定的网络效应。随着接入的零售商和品牌商越来越多,Dmall平台上的数据维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大。这些数据可以反过来优化其算法模型,为所有客户提供更精准的销售预测和营销建议。同时,更多的零售终端也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入驻平台进行联合营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多点Dmall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SaaS模式,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零售核心服务云: 类似于软件订阅费,商家根据使用的模块和门店数量支付基础服务费。
  2. 电商云: 商家通过Dmall App完成的线上交易所产生的服务佣金。
  3. 营销及广告服务云: 为品牌商提供的精准广告和营销服务收入。

从财务角度看,SaaS模式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因此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价值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在于其盈利的“趋势”和“潜力”。关键指标包括:

  • 毛利率 软件业务的边际成本很低,一旦形成规模,毛利率通常很高。多点Dmall的毛利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 客户留存率: 高转换成本应该带来高客户留存率。
  • 客户结构: 公司需要证明自己能够持续获取物美体系之外的独立第三方客户,以摆脱“关联交易”的质疑,证明其产品和服务的普适性。

投资任何公司都需要正视其风险。

  1. 客户集中度过高: 这是多点Dmall目前最大的风险。其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物美集团及其投资的零售企业。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模式让外界对其市场化竞争能力存疑。
  2. 激烈的市场竞争: 零售科技赛道高手林立。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在通过自研或投资的方式布局,如阿里旗下的“淘鲜达”、腾讯投资的永辉超市技术团队等。与这些巨头相比,多点Dmall在资金和生态资源上并无优势。
  3. 规模化扩张的挑战: 每个零售企业的流程和需求都有差异,Dmall OS的标准化产品能否高效地适配和部署到不同类型的客户中,是对其技术和工程能力的巨大考验。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多点Dmall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让我们得以思考以下几点:

  • 识别“卖铲人”的生意: 在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的淘金热中,多点Dmall扮演的正是那个“卖铲子和牛仔裤的人”。正如沃伦·巴菲特所欣赏的,这种商业模式不直接承担淘金(开超市)的风险,而是通过为所有淘金者提供必备工具来赚钱,生意往往更稳定,也更具可扩展性。
  • 穿透表象看本质: 不要将多点Dmall简单地看作一个购物App。它的核心价值在于那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深度绑定了客户业务流程的B端SaaS系统。理解这一点,是评估其投资价值的出发点。
  • 警惕“关联方”的蜜糖与砒霜: 与大股东的深度绑定,在早期可以为公司提供宝贵的应用场景和初始收入,是发展的“蜜糖”。但如果公司长期无法走向市场,证明自己独立造血的能力,这种关联关系就会变成限制其成长天花板、引发市场质疑的“砒霜”。

总而言之,多点Dmall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传统产业如何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故事。它选择了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来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持续观察它能否将基于高转换成本的护城河越挖越深,并成功地将“物美模式”复制到更广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