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分配
普遍分配是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其著作中阐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并非一个严格的金融定律,而是一种基于长期观察的投资哲学。其核心思想是: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回报率,无论起初是多么出众或多么糟糕,最终都有一种向社会平均水平靠拢的强烈趋势。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虽然开始时有人遥遥领先,有人落在队尾,但随着赛程的推进,大多数选手的速度会趋于一个平均值。这一现象在投资领域也被称为均值回归(Regression to the Mean)。
“普遍分配”的核心思想
格雷厄姆观察到,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没有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永恒的。企业界的“普遍分配”原则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对于曾经的明星企业
一家利润丰厚的公司就像一块美味的蛋糕,必然会吸引无数竞争者前来分食。
- 竞争加剧: 高利润会吸引新的市场进入者,它们会通过模仿、创新或更低的价格来抢夺市场份额,从而拉低行业整体的利润率。
- 技术迭代: 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可能会颠覆现有市场格局,使曾经的“王者”风光不再。想想柯达胶卷与数码相机的故事。
- 规模的诅咒: 当公司变得异常庞大时,其增长速度自然会放缓,管理效率也可能下降,使其越来越难以维持超常的增长。
因此,投资者若以过高的价格买入这些万众瞩目的成长股,很可能是在为已经达到顶峰的预期买单,未来股价的“均值回归”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
对于陷入困境的企业
另一方面,一家长期亏损、表现不佳的公司也不太可能永远沉沦下去。
- 自我救赎: 巨大的经营压力会迫使公司进行改革,例如更换管理层、削减成本、出售不良资产或调整业务方向,从而可能实现“困境反转”。
- 市场出清: 如果公司最终无法自救,它可能会破产或被并购。在破产清算中,其有价值的资产(如厂房、专利)会被其他更有效率的公司接管,以新的方式创造价值。被并购则意味着新的资源和管理将注入公司。
市场往往对坏消息反应过度,将这类公司的股价打压到极低的水平。对于有眼光的价值投资者来说,这恰恰是寻找被低估资产的良机,关键在于评估其残余价值和翻盘的可能性。
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理解“普遍分配”原则,能帮助我们建立更稳健、更理性的投资框架。
- 1. 警惕“成长陷阱”: 这是“普遍分配”给我们的最重要警告。不要对高成长公司的未来过于乐观,更不要为此支付任何代价。为成长支付过高的价格是投资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在买入前,务必计算其内在价值,并要求一个足够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 2. 拥抱“逆向投资”: 这个原则是逆向投资策略的基石。当好公司遇到暂时的、可解决的麻烦时,或者当整个市场因恐慌而抛售时,正是价值投资者大显身手的时候。正如格雷厄姆的著名比喻市场先生(Mr. Market),我们应该利用他的情绪波动,而不是被他牵着鼻子走。
- 3. 相信“分散化”的力量: 既然预测哪家公司能长期维持卓越、哪家公司能困境反转都极其困难,那么进行分散化投资(Diversification)就是最明智的选择。通过持有一篮子经过审慎分析且价格合理的股票,你就能有效降低个别公司“均值回归”带来的风险,从而捕捉到市场整体的长期回报。
- 4. 耐心是终极美德: “均值回归”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投资的果实不会在一夜之间成熟。理解“普遍分配”原则,会让你更有耐心,去等待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在市场的喧嚣中频繁交易,追涨杀跌。
总结
“普遍分配”原则是价值投资世界观的基石之一。它提醒我们,商业世界是动态变化的,没有永恒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家。作为聪明的投资者,我们应该对市场中的“明星”保持警惕,对被遗忘的“弃儿”抱有好奇,始终坚持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优质的资产,让时间的玫瑰在理性的土壤中静静绽放。